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实名提出自己的高考分数与自己的平时成绩和估计成绩相差巨大,同时提出教育考试院存在着推诿,不作为,不愿意查验笔迹。同时怀疑其中存在着试卷被掉包,内有隐情的一条微博。
高考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重要程度不必多言,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皆是为了那一场考试,因此在得到分数之后,觉得有所怀疑,同时希望复核成绩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此条微博一经发出便得到了大量的关注、评论和转发,各网友也都纷纷提出支持,希望教育考试院能够给出妥善的回复。
在这件事上,大多数的网友都十分共情,但是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表示她给出的证据,即平时成绩等图片,是在疫情期间线上考试的分数,无法完全的信任。并且,她提出的怀疑是存在试卷掉包现象,这种怀疑虽然可以提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支撑。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希望能够有后续的回应。
每年的高考总是会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就如同2018年的河南高考,当时同样是几位考生的家长提出自己孩子的成绩完全不符合在学校考试时的表现,掉分现象严重。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巨大的热议,人们纷纷共情,认为其中一定是有着什么严重的黑幕,由于是涉及高考这样一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的考试,于是人们的共情能力也极其的高,一度导致了当时的教育局破例查看了原卷,并且进行了笔迹对比,最后发现当时的试卷是那几位学生的,由于高中常常作弊才考的高分,在高考时无法作弊,导致没有考出平时的成绩。此事一出,人们对于此类事件的极端共情才有所下降,而不是一直认为没考好就是存在黑幕现象。
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独属于其的共情能力,有些人的共情能力较强,有些人的共情能力较弱,但是大多数人的共情能力都处在一个中间部分,呈现正态分布。共情是人类重要的能力,失去共情能力的人,常常会导致自身做出不理智,也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进行强暴力、杀人、强奸等事,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于其他人所遭受事件的痛苦。而共情能力较弱的人,则是对于此类事件的反应较慢,易产生暴力等行为。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共情能力太强是一件好事,一个人若是拥有了过强的共情能力则是会失去自己生活的能力,常常处在一种惊恐,抑郁的状态之下,本来与其没有关系的人碰到的某些事也会使得他们去共情,并认为自己也遭受那类事件,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他们过于敏感,以及脆弱。
因此,每一个人只要保持一定的共情能力即可,这样不仅能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也可以使得自己不至于沉沦于他人的情感之中,能够更积极的、理智的去看到事件,评价事件。
文案:
心理学实习生 沈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