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都市快报报道,20岁浙江女孩小鲍因多次吸毒,被送到戒毒所戒毒。小鲍13岁时,一直疼爱她的爷爷去世了,父母又闹离婚,小鲍觉得“这世上好像没人爱我了”。因成绩不好,小鲍辍学,父母恨女不成钢,生了妹妹,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妹妹身上,小鲍成了“看不见”的孩子。在男朋友的怂恿下,小鲍明知毒品危害身心健康却还是尝试了,“既然没人在乎我,吸毒又怎样?”17岁时,小鲍被父母送去强制戒毒。小鲍爸爸隔着玻璃窗看到女儿,止不住地哭。民警找小鲍深入谈话,让她认识到父母并没有放弃她,她其实是被爱的。治疗过程中她感受到自己是渴望在家里被看见的,倔强、叛逆,都是为了表达这种渴望:“她需要爱,同时也是被爱的。”
诱使小鲍一步步走向吸毒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小鲍心里得不到她所需要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构成阶梯,完成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便会渴望更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小鲍的家庭显然是可以满足小鲍生理与安全的需求的。而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了。一方面,小鲍通过追求与他人的友情以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另一方面,她又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强烈的孤独感,感到被抛弃,内心产生极度痛苦。
很遗憾,在交友方面,小鲍遇人不淑。小鲍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身心快速成长,思想较幼稚且好奇心强, 因此抵御吸毒诱惑能力也较差。小鲍的社会交往范围在这一时期逐渐扩大 ,或许她只是单纯因为好奇,又或许是为了融入同是吸毒人员的“朋友们”,再或许她是为了报复原本那个忽视她的家庭,最终她都走上了吸毒之路。
谈及小鲍的家庭,父母教育的缺失,家庭氛围过于冷漠,得不到亲情的温暖,这些都会使得青少年在人格塑造过程中出现缺陷。小鲍成绩不好,或许她在学校里不被老师接纳,早年辍学,寻找工作也一定很辛苦,那么他在社会中也难以被人接纳,加之父母的不认可与“二胎”的来临,自己往往只能成为一个边缘人。久而久之,小鲍只能从社会边缘去寻求认同,而毒品恰恰给予了她心灵的慰藉。她或许只是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唤起家人与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又或者是为了发泄自己长期以来积攒的不满,但仅仅一念之差,便酿成了大错。
人感到快乐是因为大脑中分泌了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如果以多巴胺的含量来量化快感的话,美食可以提升多巴胺到50%;性高潮可以提升多巴胺到100%;可卡因可以提升多巴胺到350%;而冰毒可以提升到1200%。吸毒固然可以让人短时间之内获得快感的满足,但唯有远离毒品,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幸福的人生。
撰稿人:心理学实习生 朱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