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生因狗坠河喊救命16岁少年跳河施救溺亡”的新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众人的热烈讨论。在救援人员找到男孩时,发现其已无生命体征,其遗体已被打捞上岸。关于对事件具体内容的描述,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大致为男孩是由于听到了女孩高喊“妹妹落水”才决定跳下水中救人,与实际情况不符,男孩是出于被女孩误导才造成了最终溺亡的局面。此外,更是有声音称男孩并非不了解落水的是宠物狗,而是出于想在女孩面前出风头的想法才做出了下水救狗的决定……
事已至此,再怎么分析男孩决定下水的理由,或是讨论男孩的死该归咎于谁的责任,都已无法改变这令人悲痛的事实。而作为与这起事件不相关的人所应从中获取的启示,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在面临自己周围的陌生人遭受危险时,不提倡盲目的“见义勇为”行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眼前的局势,并且结合自身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给予向陷入困境之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可取的;而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正义”,在不考虑事件危险等级与自身能力之间匹配程度的前提下进行干涉,只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与遗憾。从道德层面来看,“见义勇为”固然是一件会受到人们认可的做法,但是倘若源自善良的行为却因考虑不周而酿成了更为不堪的结局,那么这份善良将永远无可安放。所以,我们要铭记一点,在他人遭遇危险时,出于想拯救他人的意图,避免做出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行为,而是用恰当的方式为其提供帮助。
第二点,了解责任分散效应在类似环境中的影响。在事件发生时,当事人周围人数的不同将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反应,较少的人数能够使每个个体持有的责任感更强,更有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而较多的人数则会削弱个体内心可能存在的责任感,进而导致亲社会行为出现的概率下降。因为有这个效应存在,那些俗话中所说的“冷漠的旁观者”这一概念其实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解释,也许不是旁观者们的冷漠无情导致了无人伸出援手的局面,而是许多人心理都想着有其他人来替自己承担这份责任,因而没有将援助行为落实。当我们真正面临类似情况时,不仅需要做到第一点中所提到的理性判断,量力而行,同时也要在能够给予帮助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排除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勇敢地成为第一个“热心的帮助者”,而非在一旁与一群有着相同想法的人们面面相觑。
天有不测风云,作为广大芸芸众生中的其中一员,我们多多少少会在生活中面临他人陷入困境的局面,做好以上两点内容,便是我们能为他人展现的最大的善意了。
文案:
心理学实习生 赵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