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更好。身世幻想与英雄神话关系密切。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被导致“非血统妄想”,既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第三阶段:成年期。表现为对同龄段同性或异性的爱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但是,此时父母的意象依然影响着人们的选择。特别是在婚恋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依据“爸爸模板”和“妈妈模板”来选择。
第四阶段:等到婚后有了孩子,父母意象就被孩子取代了,恋母变成了“恋女”,恋女情结也称“李尔王情结”。父亲偏爱女儿,母亲偏爱儿子,是普遍现象。不难看出,第四阶段的恋母情结与第一阶段恋母情结是相呼应的。儿子恋母仿父,而母亲恋子。跟第一阶段恋母情结一样,第四阶段的恋母情结也可能涉及性和暴力的成份。特别是当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父亲面对亭亭玉立的女儿,也许会不知无措,而身强力壮的儿子不再对父亲畏惧,父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对母亲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女儿成了竞争对手,儿子则成了诱惑。
第五阶段:子女之外的年轻人取代了亲生儿女。有些老人钟爱学生,有些老人喜欢认干儿子,还有一些老人溺爱孙辈,还经常为此跟儿女闹矛盾。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在古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悲剧人物,弗洛伊德用之来描述恋母情结。每个男孩在童年时都经历过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仇父。幼小的孩子幻想和母亲结合,排斥父亲,这一冲突到了青春期,会转变为对父亲的认同而得以解决。
有的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固着于这一阶段,恋母情结的残余可以保持到成年,从男人选择性爱的对象上得以表现。就如义远,身边始终有女人,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女人都有某些共同特性:
第一她们是有所属的,义远总爱把自己扮成第三者;
第二,与纯朴简单的女孩比,义远更青睐那些有情场经验或者举止轻佻的女性,似乎只有这类女性才能挑起义远强烈的爱意。
在义远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幼小的义远对母亲充满了爱恋,而对父亲的认同始终无法完成。青春期之后,母亲的特性渗透到了义远所选择的女性身上:“有所属”正是母亲的特点、母亲是属于父亲的;需要轻佻的女性是因为会让义远体会到强烈的嫉妒,这一嫉妒是重演幼童时对父亲独占母亲的愤怒情感。
义远的每一次热恋都是认真而执着的,但每一次都会以失败告终。这种情爱方式几乎是强迫性的,是幼小男孩情感经验的不断重复和翻版。义远想从女性身上找到与“母亲”相似的情感影子,但始终不可能找到和“母亲”完全相同的情感替代,因而这种追求变得似乎永无终止。
这样的男人生活中并不少见,看似花心的情欲世界的背后有着精神动力因素。帮助他们看清自己是如何用固执地延用童年时的爱恋模式来进行成年人的感情生活,这将是引导他们走出痛苦泥沼的重要途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