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依恋风格虽说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一个成人来说,很多部分是可以改善的
十年一梦
王小姐长得很美,一双大眼睛再配上略显苍白的皮肤,是典型的水一般的女人。
“十年了,他说他不能给我任何承诺,不可能为了我放弃家庭……”
王小姐十五岁时便跟了这个男人。那时,她也知晓这个男人已有家事。
“那是我中专的最后一年,我在他的公司实习,他是我的带教老师,他对我很好。这个男人比我大15岁,他像英雄一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帮我教训了那个欺负我的男生,帮我修理家电,帮我适应新的工作。我其实一直都知道我们两个是不会有结果的,当时,也许是年龄小,只是觉得他对我很好,我不想去破坏他的家庭。”
然而,现在王小姐想要的增加了:想要结婚生子,想要一个正常的家庭。“说实话我其实很清楚他是不可能离婚的,却一直都在欺骗我自己,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穿上婚纱,成为他的新娘。”
我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现在给你机会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跟他吗?”
“还会!”王小姐出乎意料的肯定,“没有他我活不下去。我只是不明白,我为他付出那么多,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他,为什么他却不肯娶我?”
为什么王小姐在25岁的现在却做出了跟15岁时同样的选择?是对感情的执着?还是有其他的理由?
我请他谈一谈跟父母的关系,看看能不能找到深层的原因。
一直到六岁之前,王小姐都是被寄养在姨妈家里,姨妈是个和善的人,一直待她很好。然而,六岁以后,生活就完全改变了。父母将她接回了家,而这时她已多了一个小弟弟,他才是全家人的焦点和骄傲,即使这个小东西还不会说话。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她的存在只是挡在香火延续上的一个障碍。在有了弟弟以后她才被这个家接纳,而其它的—爱亦或是关心——对她来说根本就是奢望。
“爸爸妈妈从小就把我送出去住校,他们只在乎弟弟,我一直都是多余的。我一个人,就像孤儿一样,就好像迷失在一座黑森林里,没有光、找不到出路。只有他关心我、照顾我,把我‘捡’了回去。跟着他,让我感觉安全,感到有了依靠。”
成人的依恋行为
成人的依恋风格受到幼时的依恋类型所影响,继续支配着个人的生活适应、亲密关系等等状况,因此若幼儿期的依恋风格是逃避型或是焦虑型时,则成人期的依恋风格会延续这个部分的负向情绪,表现在与重要他人的依恋关系上。
换言之,当与依恋有关或类似的情境、事件发生时,个体过去的依恋经验就会开始自动运作,提供个体对于事件的解释。而且,这样的经验对于成人以后的亲密关系,主要不是反映在实际的依恋行为上,而是反映在个体对于事件的自我解释上。
根据这样的想法,有学者将成人的依恋风格按照正向与负向,分成四种:
安全型
对亲密关系感到舒适,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被关心;在亲密关系中,能同时维持关系又保持自己的个人自主性。
沉溺型
觉得自己没价值,没自信,过度依赖亲密关系,靠亲密关系来维持自己的自我,需要赞同,害怕被拒绝,常常追求极端的亲密。
放弃型
觉得自己有价值,但不相信别人,不愿依赖别人,避免和他人有亲密接触,保持距离以免受到伤害。
害怕型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也觉得别人不可信赖,别人会拒绝自己。
不同依恋风格的人在爱情中可能遭遇到各种困难,如沉溺型的情人最常说的就是“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全部来成全你”、“我的男(女)朋友是全世界最棒的”、“我这么差,他还愿意和我在一起,我该偷笑了,还求什么?”;或是“我不能一天没有他”等等之类的话;这样类型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好,对方最棒,成天都想和对方腻在一起,做什么都没意见,最后终于令对方受不了而分手;分手后,这种人的解释就会类似“我太差,他才不要我”,这种极端贬抑自己的话。
放弃型的人最常见的就是难以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他总是冷冷的,没有反应;为了保护自己而限制亲密关系的产生,事实上,放弃型的人很怕受伤。而害怕型的情人,整个缩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没有人爱他,他也不值得被爱;所有的人都会拒绝他,因为自己是如此的不好。这样的人,也会有逃避亲密关系的现象,不同于放弃型的是,害怕型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拒绝。
其实,早期的依恋风格虽说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一个成人来说,很多部分是可以改善的。比如说,了解了自己的依恋风格可能在爱情中产生的问题后,当问题再度发生时,就可以较为理性的思考,是什么在影响自己呢?客观现实又是什么?对方是否也受到过去模式的影响呢?双方有改变的可能吗?该如何解套?如此循线思考,对于亲密关系中可能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才能有更客观的处理方式;而不是遇到问题就不知如何是好,或干脆分手,来个眼不见为净。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王小姐为何明知是受伤害却依然放不下这一段感情?
因为她做不到,她在这一段关系中找到了依恋的对象。从6岁到15岁,在这第一个十年中她一直都没有得到过爱和关怀,她一直都陷在无助中。遇到这个男人使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依靠,仿佛大海中的一片浮木,她抓到了,便义无反顾,无论他会将她带往哪里……
是,在这段关系中王小姐的确会有不甘心—十年的付出却换不来一个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无法在感情上独立。她想离开这个男人,但她却没有独立的勇气。她自己也认为,“要离开他很难,其实我很希望会出现另一个男人,他可以带我走。”
这种结果不过是换了一“救世主”而已,她在恋爱中的地位还将是不平等的。
王小姐现在要做的是先努力把自己从这个不平等的“依赖/附庸”的地位中拉出来,说服自己:“在过去的十年中,我还不成熟,我的确需要这样一个男人来帮助我,指引我,我们在这段关系中都付出过,也都得到过,这十年没有白过。现在我不能继续不成熟,我要的幸福他给不了我,我要为自己创造幸福。我长大了,我可以做到。”
至于王小姐对爱的缺失感和不安全感,最初是由她的原生家庭造成的,逐渐成为了王小姐本人的性格的固有成分。长久以来的思维行为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校正,她需要逐渐提高自我接纳与自我认同,重建安全感,然后才能在精神与情感上成为独立而成熟的个体,然后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