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歌说心事,百分百原创,只给你最贴心的私人定制式解答。
说说今天的话题:和解。
这是一个中年女性的故事,她说她现在的性格一定不是她最初的。在幼儿园时期,依稀记得自己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女孩,好动、胆大,什么都敢尝试,还经常把一些男孩子给惹哭了。那时候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无忧无虑的,但这一切很快随着自己进入小学开始就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一直到现在的压抑、自责、负面,留恋小学之前的状态。越是这样,她就越是对让她产生改变的一个人埋着深深的怨怪,那就是她的母亲。
在她的眼里母亲是一个刻板、严肃甚至有些强迫的母亲。对外态度和缓,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谄媚;而对家里呢,却是急躁、啰嗦和严苛。她从小和母亲就感觉有距离,可能正是因为没有感觉到母亲是爱自己的缘故吧,她从小就不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掺和着外面的人总来说自己。所以在她的内心里,母亲和保护这个词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她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幼儿园时,由于平时比较好动,所以经常是爬上爬下,这次她爬上一张桌子,站在桌子上对着全班同学发号着施令,想象着自己是电影里那个了不起的人。但她的后脑勺正对着一扇开着的窗户,铁框的窗边角尖锐而且是对内开的,她晃动着脑袋沉浸在快乐的时候,危险正在靠近她的小脑袋。在这种情形下,撞到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幸免的当然是运气好的,而这个小姑娘没那么多幸运,头顶就撞上了这个窗子的尖角,当时就出了很多血。当她有意识到后面的情形时,就是她的母亲和学校老师在交涉的场景。她对母亲的这句话记忆特别深刻:“阿拉小囡是皮呃,这种性格是老讨厌呃,给学校和老师添麻烦了。”老师听了更是来劲了:“是的啊,这个小孩是很难带的,这么皮的女孩就没见到过,这次也是给她一个教训。”这番对话根本就没提及这个窗子向内开的危险性,这么尖锐的角本应该是处理掉的,而是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在了一个年仅才五岁的小孩身上。
顾歌在听完这段故事后,感觉自己的头皮也会发麻和阵痛,所以我随口问了一下,你还记得那个伤口在哪个位置上吗。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女性摸了摸自己的头,缓缓说道:“我也记不太清了,可能是这个位置吧”。“你平时在不经意的时候会想起这事吗?”我问道。“不会的,但这次回忆童年让我自然的就想起了这件事”,她继续说道,“其实我母亲就是这样的,这只是一件蛮有代表性的事而已。”这次咨询中,我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给她,就是让她和母亲做一次交流,把这个故事讲给母亲听,就像讲给我听一样。然后在自己的故事讲结束后,让母亲能用手轻轻摸摸她受伤的那个部位。接到这个任务的一开始,她好像有些迟疑,她说我的母亲没有这样过,她指的就是母亲很难这么直接的交流,何况还有带着亲密的抚摸。我坚定的希望她尝试一下,最终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上看起来挺让她为难的任务。
在后一次来访时,她主动的说起了这个任务。从她稍快的语速和调高的语调中,看出她还是有些激动的。“顾老师,我完成了你的任务了”,“噢?,说说吧”我期待着她的回答。她说“我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妈妈听了,她说她全忘了,但她又说到听一件我已经忘记的事,但她在那一次是为我说话了,妈妈说我是她的女儿,怎么可能不爱,但她承认自己在过去对自己的教养方式上是有问题的。而且妈妈还轻轻地摸了我的头,我靠着她,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这么亲密的靠着妈妈,当时我们都哭了。”
这个咨询小故事就说到这里。我想借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的是,在2017年新年伊始,顾歌携我的心潮心理机构除了给大家一份快乐祝福外,更想说的是希望过去的一切,都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合解。因为“往事如烟,前途无限”。合理的合解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有一个解释的,就是逐步、互惠、主动的减少紧张。这是通过引发互惠的合作来使冲突逐步降级,以扭转冲突的螺旋上升。
其流程就是一方宣布希望调和的愿望之后,做出一些小的意在降低冲突的行为。发起调和的一方,在实行每一个表示调和的行为前,都声明这是希望减少紧张的主张,并邀请对手进行回报。接下来,发起者必须如声明中所说的做出一些可以证实的和解行动,以建立信任与真诚。这么看来,社会心理学中的和解流程,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把相互的冲突和倾轧转变成一种“投桃报李”的良性互动。而这种良性互动的发端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放下受伤而高昂着的自尊,稍稍平视一下你的对手,此时,再想一想,在新的一年中,是不是我们可以有一个新的展望,起码,这是矛盾破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