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下课铃响,但学生仍然在做题,取消体育、音乐相关科目就是学习文化课,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会下降,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厌学情绪,引发心理问题。
记得以前在学校里,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学生语文成绩有所提高,就霸占我们的体育课。要知道对于还没有玩够的童年来说,霸占体育课就是剥夺了孩子玩乐的时间。语文老师成了我们讨厌的对象。还要怀着不情愿的情绪上完原本是体育课的语文补习课。长此以往,不但语文成绩没有提高,自己的身体还得不到锻炼。真是太亏了。
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下午3点不到就放学。自己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相对于以前,自主性变强了很多。自然超限效应就不会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