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行为只有两个目的——“表达爱”或“索取爱”。
无论你或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说什么,看起来多么的过分多么不不可理喻,归其根本,这里面的动机,不是在给予爱,就是在索取爱。
而根据量子纠缠原理和关系的互动叠加法则,一旦一个人A开始表达爱,另外一方B也开始表达爱,B给予越多,A也开始给予更多,因此进入给予爱的正向循环。
反之则进入索取爱的负向循环,A索取,B就索取,然后A索取更多,B就索取更多,周而复始。直到其中有个人开始成长,找回智慧,不再参与玩这个游戏。
关系里所有让你感觉到难受痛苦的只有两个原因,并且它们常常同时发生。
对方在向你索取爱,并且你不愿意给。
你在向对方索取爱,但对方不愿意给。
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理解、陪伴、肯定、欣赏、关心、赞美、支持…
那么索取爱的表现形式有:抱怨、讽刺、辩解、指责、讨好、批评、控诉等等。
不愿意给的理由归根结底就两种:
1. 我认为不够,给不出来,我期待对方给我。
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凭什么要我给他爱啊?我都觉得我不够被爱呢!为什么他不给我呢?应该他给才对。
2. 对对方有评判,不想给。
内心的声音大致是这样的:我看这人不顺眼(我就是看不惯他这样的行为),我不想给他爱。我就不让你如愿以偿,我要让你知道你这样是错的。
这里的爱是一个大范畴的统称,大家可以自行带入你目前的个人主题,例如:凭什么要我给他理解啊?我都觉得我不够被理解呢。
心理咨询师认为,攻击是一种愤怒的能量,愤怒是一种次生情绪,是为了掩饰内心底层更为精微的情绪。
例如,尴尬,无力感,委屈,慌张,焦虑等感受,通常这些感受当事人都不喜欢,也不想面对,更不愿意表达,他们通常会把这个情绪演变成愤怒释放出来。
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些更早期精微情绪的存在和那个演变的过程。
因为有一个人开始改变自己的自动化反应,快速的把觉察带进来,本来险些变成一场战争的情节就变成一个让彼此更加亲密和真实的甜美的故事。
所有那些吵架吵得天翻地覆的人,到最后你问TA,你们当时是为什么事情开始的,绝大多数人都不记得最初是怎么吵起来的。
因为吵的根本就不是那个事儿,吵得的是态度,吵得是自己内心没有被满足又无法真实言表的对爱的渴求。
所以面对这种类型的指责时,你要做就是洞察出对方这一刻想要的是什么,给出对方需要的理解,感激,支持。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