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出现,人们彼此间的思想不同、行为不同、境遇也不相同。毋庸置疑,不少人会问“人为什么会有所不同?”——为什么有些人更聪明伶俐,更讲社会公德?是否有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永远都存在若差异呢?心理专家们的回答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
一部分专家声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由生理上的不同决定的,这种差异无法回避也难以改变。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指出,生现差异还包括人类头骨上的凹凸(颅像学)、头骨的大小和形状(骨相学)及今天所讲的基因的差异。
另外一些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由人们迥异的社会背景、经验、训练以及学习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当你知道持这一观点的最大赢家就是智力测验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比奈时,你一定很吃惊。智力测验不就是用来测评儿童不可改变的智商吗?其实并非如此。20世纪早期,法国人比奈在巴黎设计了这项测验,用来筛选那些不适合在巴黎公共学校读书的儿童,以便能够设计一套新的教育模式,使这些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他并没有否认儿童智力的个体差异,但是,他相信教育和训练可以促使智商发生一些重要变化。下面从他的主要著作《儿童发展的新理念》一书中摘引一段话,这是他对上百名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进行研究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当代的一些哲学家声称,个人的智商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特质,这种特质是不可能被提高的。我们必须对这种悲观主义论点加以驳斥……,不断地练习、训练,关键是方法要对路,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并且逐渐使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加聪明。
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如今,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这不是先天或教育、基因或环境等单一因素所决定的。确切地说,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变互作用。正如著名神经系统科学家吉伯特·高特利所说;“事实上,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基因不仅与环境共同发生作用,而且还从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发挥作用。”
同时,科学家们也逐渐发现,人们具有终生学习和智力发展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超出他们原来的想象。当然,每个人都秉承了独一无二的基因。人们开始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智商。但是,毫无疑问,恰恰是经验、训练和个人努力引导着人们走完了以后的人生旅程。罗伯特·斯滕伯格这位迄今被认为具有最高智商的人曾认为:“决定人们是否能掌握专业技术的主要因素不是先天固有的能力,而是有目的地参与”,或者像他的先驱阿尔弗雷德·比奈所认识到的那样:“小时候表现很聪明的人,后来并不一定还会比别人聪明。”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