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近20岁的女孩,个性内向,不善言谈。她的谈话中很少让人听到有层次感及画面感的词汇。不过还是能从她简单的表述中,了解到她的困惑。自从几年前被诊断为强迫症,症状就像梦魇一样如影随行似得追随着她,使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已。她极想将症状斩草除根,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她很为此而苦恼。
她很纠结于自己的症状,认为症状是自己所有苦难的根源,比如,自己曾经有很好的成绩,因为这些症状的存在,自己成绩下降。也因为症状的存在,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她极力的表达自己对自己的症状的憎恨。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所有的心理冲突,都需要有一个出口,如果不能通过语言顺利地得以表达,很可能通过其他渠道。
有些心理疾病通过躯体形式得以表达,比如,有人呕吐,可能在说,我的压力我再也承受不住了。有些可能通过行为或动作得以表达,只不过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偏离正常的行为,就比如我们所说的强迫性的重复行为。
因此,所谓的我们的症状,实际上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我尝试引导来访者看到症状的意义,来转化她对症状的憎恨和过度关注。
让她看到症状是把双刃剑,症状通过她消极关注,不断得以强化,同时,症状的存在也有它的必然和好处。当我们执着于她为症状时,我们就苦恼和痛苦,我们感觉我们是有问题的人,当我们看到症状带给我们的好处时呢?比如,我们可能不断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因为重复动作而烦躁,同时,这个动作给我们带来整洁、整齐等等,这些都与美感相联系,当来访者跟着我的引导这样往前走时,她发现她能够重新去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症状,并对自己的症状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解读。当她能够这样去看待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原来的苦恼也减轻了。
其实,症状是把双刃剑,如何看待我们的症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心境。当我们执着于症状糟糕的那个面时,我们烦躁。当我们发现,症状还给我们带来好处时,我们可能转憎恨为欢喜了。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孟桂玉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