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扫墓的信息铺天盖地的袭来。其中有一条关于“43岁农村失独母亲再孕,产前给丧子上坟”的消息有些触目惊心。
这则新闻报道的女主角是刘女士。“儿子一直在江苏扬州工作、结婚,上班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挂倒”,接到消息的两口子连夜从山东赶到江苏,却未及见上孩子的最后一面。不管怎样,新生命的到来终于有了盼头。
43岁的失独母亲已经怀胎8个月,此前的这个家庭的失独经历,让她比年轻时,更受保护。再过不到60天,老何家将迎来这个家庭的新生命。这次给儿子上坟,算是对过去画上句号,给未来添上逗号吧。
“失独”对于这个成熟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场浩劫。从精神分析学派来看,这个一个“暂时不触碰”的创伤事件。“崩溃”时父母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他们必须从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汲取温暖,就像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一样,需要温水,需要养分,选择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是对失独造成的沉重心情的隔离。
仍然记得前段时间热播的一部影片《亲爱的》,其中一对父母放弃寻找自己的孩子,选择另外再生一个时,很多人支持,也有很多人反对。支持,是认为人生不应该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而反对,是基于对寻找孩子的信心,相信孩子总有一天会找到,再生一个,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忘记。他们也都是经历了孩子被拐卖的痛苦,持续了很久,寻找了很久。很多人会认为只要开诚布公、单刀直入地谈创伤的经历,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就好了。其实,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最早就提出过“宣泄可以使病人的症状好转”的观念,他的一个病人把这个过程称为“扫烟囱”。我们大家也熟悉这种说法:“说吧,把心里话说出来就好了!”然而在外科,处理伤口的前提是身体状况要基本健康,这样才不会导致进一步的感染。严重的“心理伤痛”,最后还是会在恰当的时候,以专业的方式加以“触碰”。
心理治疗是一个直面冲突的行业。它不是闺房私语,不是谈情说爱,不是风花雪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专业行为,目的旨在帮助来访者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并且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去发展自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