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外的医学家、思想家们就注意到了人的健康是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的,心和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公元前2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医学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形神若一”的思想,并从五脏六腑(身)、七情(心)、六气(环境)三个方面,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西方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蒂也提出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个性、稳定的情绪是紧密相连的。
有人提出,现代疾病的80%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加拿大科学家塞里提出应激理论用以解释这一现象,当人受到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时,首先进入警戒反应期,在这一阶段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以调动身体机能进行防御,接着进入抵抗反应期,这时就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变化。如果外界紧张刺激持续下去,当身体的抵御能力不能坚持时,就会进入衰竭其,使机体严重受损,甚至死亡。当然,来自外界的紧张刺激首先作用于人的心理,产生心理的紧张,然后再由心理作用于躯体。
心理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只猴子分别固定在铁架上,并且每隔20秒钟给一次不会至死的电击,其中一只猴子只要保持高度警觉,就可以通过按动放在它前面的一只开关来防止电击。经过23天的实验,那只可以通过按动开关避免电击的猴子终因过度紧张死亡。解剖发现它是死于消化系统溃疡,而那只完全被固定的猴子则存活了下来。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心理紧张是导致躯体疾病的重要原因。而作为外界刺激的电击只有通过了心理因素才能起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心理紧张一定导致躯体的损伤,必须是紧张刺激超过心理的应变力之后才会产生躯体的伤害,而心理的应变力则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环境而变化。所以提高人心理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可以减少躯体疾病,增进身体健康。
冠心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癌症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都是一些典型的身心疾病。冠心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遗传等有着复杂的关系,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状态也被证实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冠心病与人的性格之间也有相关,A型人格的人患冠心病的机率更高。高度的紧张和焦虑比较容易导致溃疡。而长期的内心矛盾冲突、重大应激事件和强烈精神刺激已经被医学界公认为高血压的致病因素。癌症也和社会心理因素有相关,许多动物实验表明,长期的惊恐不安会提高癌症的发病率。
心理学基本概念
躯体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是外来因素,如烧伤、撞伤、溺水、中毒、传染病等引起的躯体的损伤。
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主要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脑损伤、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造成的心理障碍。第二种是属于由单纯心理和社会原因引起的、非器质性的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等。
身心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生理的变化并由此导致躯体病变。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本文为心灵花园网顾歌老师原创文章,所有权归顾歌老师及苏州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与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