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他思想:透过其对团体成员的协助而感受到自己蛮好的,或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优点。
2、团体凝聚力:团体成员体验到的一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即团队(团结)精神。成员有被接纳及不再和旁人隔离开来的感觉。
3、普同性:成员接收到其它成员也有类似问题及感受,不再认为“只有我才是这样的”,从而降低了紧张不安的感受。
4、人际学习:成员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观感看法,从而更清楚了解自己问题的本(性)质。
5、人际学习:团体为成员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让成员有机会以一种更能适应的方式和他人关联、交往。团体是成员练习新的行为方式的场所,是一个实验场。
6、引导指示:透过咨询师或其它成员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给予建议。
7、情绪倾泄:成员在团体中将对过去或此时此地发生状况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情绪得到缓解。这些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哀愁等,而在过去这些是很难或不可能让它释放出来的。
8、认同模仿:成员认为他就像团体中另一位成员或咨询师,因而在行为上模仿他。
9、家庭重现:在团体中重现某些原初家庭的不良经验,并给予矫正重整的机会。团体中新的、有效的经验将取代既往的不良经验。
10、自我了解:成员尽可能了解到自己行为的机制和起源,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疾病。
11、希望灌注:成员看到其它人进步了或正在进步中,因而觉得团体是有帮助的,对团体能帮助自己产生乐观的希望。
12、存在因素:成员最终要接受他必得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事实。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