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学生看了前几篇文章后,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具体说说怎么能让心专注,所以,我今天详细谈谈如何专注。
专注和散乱是两个对立的状态,专注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不管是要成为一个好的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等等,还是做一件普通的事情,哪怕是背诵几个单词、解答一个计算题,都离不开专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肯定记不住单词,也解答不了习题,即便记忆了三两个单词,也很容易就忘记了。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人出门常常是走出去一段路了突然想不起来门锁好了没有,好像一点印象也没有了,这种情况下经常得返回去再检查一遍,甚至有的人得来回走好几遍反复检查还是不确定。这是头脑散乱的结果。
去掉散乱的过程就是培养专注的过程,这是一个加减法同步的过程,减少一分散乱就意味着增加一分的专注。这里先说说散乱是怎么造成的?我们的文字很有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法,有象形、会意、指事等,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当看到散和乱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肯定是东西多吧,只有一个东西能散吗?能乱吗?肯定不能吧。那么就如同地上、桌上堆很多东西可以造成散乱、混乱一样,我们的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了,思想就是散乱甚至是混乱的。是什么填满我们的大脑呐?比如,看过的电视剧的剧情、前几天发生的事情的场景、某些人说过的话、曾经让自己开心或者恼怒的人或者事情、准备要做的事情、对未来的想象等等,这些念头、想法、画面就像演电影一样一个一个、一遍一遍在脑子里闪过,这个时候头脑和身体的行为就不协调、不一致。比如锁门的当下身体的动作是关门,手拧钥匙,而脑子里的念头没有落在门上,配合手的动作,而是正在想和锁门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虽然没有大脑的专注配合,锁门和走路依然可以顺利完成,这是多年形成的一种动作习惯自然运行。有的人的念头不收回来所以好像没有什么事,而有的人过了几分钟把念头又收回到门上,这时发觉不确定,没有印象,所以就出现一次、多次检查的情况。我们说过的话、刚刚看过的电视剧的画面、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人和事情有没有呐?有!但是,不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它已经过去了,是留在脑子里的是一种影像。就好比有一句歌词是这一张旧船票能不能登上你的客船,你说能吗?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变化了,而头脑总是在记忆的画面或者是虚构的影像中游走,是散乱使我们不能活在当下。我们每天接触外界的人和事,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开始看、听、尝、想,电视、手机上的各种资讯信息纷繁复杂,我们的脑子就和计算机的芯片一样每天增加大量的影像,我们不在意的东西很快就从脑子里过滤掉了,而我们喜欢的或者是厌恶的东西容易停留在脑子里,然后在大脑里反复出现,一开始是自己主动去想,偶尔出现,慢慢的演变成习惯性、反复性的出现,就好像一辆车子开的飞快一时想刹住车却刹不住一样,这是一种思维的惯性。
怎么样对治这种散乱呐?既然散乱是因多、因繁而散、而乱,那么对治散乱的原则就是去繁存简、去多留一,就好比原来桌子上东西太多了,现在一件一件拿掉它们,怎么拿呐?古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现在看来其实是对治散乱、收摄思维的良方妙药,从改变行为习惯入手,少看、少说、少听,一方面把眼睛和耳朵关闭起来,与外界断开联系,脑子里不再大量增加新的信息和影像,这样旧的影像也能慢慢退去,另一方面除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必需内容之外每天把心放在一件事情上反复强化和训练,比如喜欢画画的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去画画,喜欢书法、乐器、打球、下棋之类的同理,慢慢的脑子里逐渐只有一个念头,一个就不会散乱了。这时心就慢慢静下来了。然后再去做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把心收回来放在事情本身上。经常有意识的训练看管自己的念头,就像猫抓老鼠,一发现念头被过去的影像带走了就赶快收回来放在要做的事情上,多次反复的训练就可以达到专注的目的。读书有同样的功效,当然首先是选择思想正确、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书籍,最初不宜多看,从一本看起,慢慢看、反复看、每天看、不间断,切忌一曝十寒。
训练专注的方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什么太多的设备、场所、经济投入,有一个空间、一张桌子、一本书、一支笔、、、、、、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人人很难做到,毛泽东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培养专注的方法也是这样的,一天24个小时从生活琐事和餐桌、娱乐中挤出一个小时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坚持,因为克服自己的惰性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的,能长期坚持必能达到专注!
你是真的想去掉散乱达到专注吗?老子说:“你喜道,道亦喜你。你不喜道,道亦不喜你。你又喜道又不喜道,道亦又喜你又不喜你!”是散乱还是专注你来选择。
文/上海心潮
心理咨询中心(
心灵花园/
顾歌工作室)山西
心理咨询师 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