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性别,一般来说人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性别?不就是男人和女人!
我们从小到大,面对身份证、学生证等各式各样的表格,都会毫不犹豫地在“性别”栏里填上正确的答案。可是,当孩子们问我们:“为什么幼儿园的哥哥站着尿尿,而小妹妹却蹲着尿尿?”之类的话题时,有谁能做出满意的回答?我们对性别虽不陌生却很迷茫。
性别,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生理上的性(sex)的差异,亦称“生理性别”或“自然性别”(以区别“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看得很“重要”,可判断它的根据却很简单。当人们呱呱落地时,就因外生殖器的形状而被告知是男是女;在日后成长和养育过程中,则按“社会性别”规范为男女规定的角色学会适宜的穿着和举止言谈;成人后选择“正确”的性别伴侣,善尽“母职妻职”或“父职夫职”。
其实,决定生理性别的,岂止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外生殖器的性别?
人体中,至少还有性染色体的性别(核型)、内生殖器的性别(性腺)和性荷尔蒙(性激素)的性别等对性别决定发生作用。换句话说,生理性别不仅包含人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外部形体表征,而且包含解剖学上能够看到的内生殖器官,以及遗传基因学、细胞生物学所能观测到的一些传递性别特质的化学物质——肉眼看不到的性染色体和性荷尔蒙。在高倍数显微镜、细胞生化分析仪等现代科学仪器没诞生前,我们的老祖宗只能靠肉眼来判断性别,自然无法认知深藏于人类体内的其它性别决定基因,也无法解释种种奇异的性别现象。
然而,当你看到这张发表于美国1970年《科学杂志》上的图表(见图)时,你还能武断地说性别只有“男”、“女”两种,你还能对如此复杂多样的生理性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