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话:心理咨询师能走多远,才能带领你的来访者走多远。
这句话流传有多广,危害就有多深。因为这句貌似真理的话,使无数的心理咨询师面对自己的来访者,要么茫然无措、畏首畏尾,要么故作高深、好为人师。
而真实的情况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程度,永远不可能比来访者对自己的了解更深,所以,心理咨询师永远不会比他的来访者走得更远。做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欣然接受这个事实:在来访者的成长之路上,你的来访者一定能够比你走得更远!否则,心理咨询就变成了“武大郎开店”——一个更比一个“矬”。
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坚信这样一个理念:每个求助者才是解决自身问题的“大师”。心理咨询是陪伴而不是指导,是协助而不是“拔苗”,该走向哪条路、该走出多远,永远都是求助者自己的选择,心理咨询师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利。“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十七章)——最好的咨询师是多么悠闲啊,他不随便说话。咨询成功了,求助者都说:“我本来就是这样的。”
一个令人欣慰的心理咨询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忠实地、无条件地陪伴着他的求助者,共同在漫漫黑夜探索一条适合求助者自己的成长之路——有时,心理咨询师会走到求助者面前点起照明火把;有时,心理咨询师会走在求助者后面助推一臂之力;有时,心理咨询师会和求助者并肩前行并真诚地给予鼓励和喝彩……而当求助者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心理咨询师也会及时撤出,默默站在求助者身后目送他的远行,并为其送上真诚的祝福……
第二句话:只有挖出心理创伤,人才会成长。
这更是一句会导致心理咨询出现方向性错误的一句话。
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马斯洛就尖锐地指出,心理学一直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几乎从一开始,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集中于探索人类情绪、行为和心理层面的病理,马斯洛认为,正确的方向刚好相反,我们应该去了解人类当中最好、最健康的样本,来增进对人的了解。
人生而为人,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都是生命的大礼。所谓的“创伤”,无非是“认知标签”而已。就连创伤心理学也公认,创伤同时也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心理学的一个有趣规律是,你越想排斥什么,什么就越会放大给你看。所以,所有的心理创伤都是“挖”出来的,所有的问题也都是关注出来的。深挖创伤,只会挖出越来越多的“病秧子”,而难以挖出解决之道。
第三句话:心理咨询师都是垃圾桶,积攒的垃圾多了,自己也会变得不正常了。
这句话只是引诱心理咨询师变得“神神叨叨”的借口而已,所以心理咨询师大可不必在意。
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的艾瑞克森有一个观点:心理咨询师应该像有机花园的园丁,充分利用求助者呈现的所有数据(甚至杂草)作为治疗的材料。
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全部敞开给自己所信任的心理咨询师,把自己所有的人生故事和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请问,这该是一份多么厚重、多么尊贵的大礼啊!这对每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讲,又该是一份多么大的能量滋养!何来垃圾一说?
所以,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不仅没有必要担心自己会变得“不正常”,而且更有必要用我们的具体行为向世人证明,心理咨询师不仅是正常人,同时更是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正能量的正常人。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