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个关于说中外爱情版本的段子:“日本片爱来爱去死掉了,韩国片爱来爱去是兄妹,美国片爱来爱去是FBI(中情局特工)或者CIA(国际刑警),而中国,爱来爱去是小三。”
由此想起几个经典的爱情版本,中外都有,一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是老少咸宜的《爱情故事》,三是《廊桥遗梦》,四是《失乐园》。
梁山伯的唯一可取之处,是中国唯一一个为女人献身的男人。徇情,注意了,不是把女朋友杀死或者毁容的男人。因此他的憨,他的傻,他的不解风情与弱智,都得到了原谅。其实,我总觉得女人应该与聪明男人去恋爱,即使是一个智商与品位都不俗的花花公子,哪怕被骗,至少过程是快乐的,好过你看不起他,奔四与打字机如何对话?梁山伯活到今天,肯定是头一个下课的主儿,这么弱智,泡妞都不会呢,更别提做假账玩儿,证监会上市圈钱的伎俩了,他不失业谁失业?
好莱坞经常搞一些赚人眼泪的影片。《爱情故事》是很早以前的故事了。这样的“死亡”结局一直让大伙们受落,很令我怀疑:编剧与观众的智商都有问题。后来才明白,不在适当的时机谢幕,你的爱情无法永恒。所谓的圆满,是上帝嫉妒了,要收回他对你的恩赐。只有残缺的爱情才是美的,柴米夫妻,相对50年,想起来,也会毛骨悚然吧?据说人类以后可以活1500年,那更可怕,因为白头到老的含义通常意味着:认识了3天,相爱了3个月,吵了3年架,忍了30年。如果真能活哪怕150年,我只好同意香港一位女作家的观点:婚姻制度不是爱情的有效保障,但却是供养孩子的最佳组织体系所以,任何在婚前谢幕的爱情,都还保留了可贵的美感。至少,好过大家人手一册《婚姻法》,到法庭去争取利益姿势漂亮。
《廊桥遗梦》和《失乐园》都是已婚中年人的爱情版本。前者主张放弃,回到责任与道义上来;后者选择的是玉石俱焚自杀。撇开美国人与日本人价值观的差异,我这样的俗人解读出来的内涵是,前者的女主人公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妇,她离开自己的家庭还有什么价值?在这个家庭里,至少她是母亲没有人怀疑母亲的价值;而后者,女主人公是一个30多岁没有孩子的妇人,男主人公则是一个孩子已经可以谈婚论嫁的老男人,而且这女儿还并非亲生,换句话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们需要负责任的人,他们可以一味沉溺于不为世俗与道德容忍的情欲里,然后选择,在最巅峰的状态里嘎然而止,以生命为代价,换来永恒。如果他们俩中间哪怕有一个人,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我敢打赌,《失乐园》顶多也就是《廊桥遗梦》或者《一声叹息》的日本版而已。
而中国版的当代爱情故事,几乎都有小三的影子或者根本不叫爱情故事,是生存指南,最近的例子是《蜗居》。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结果,是冰箱里那尾鱼。庄子笔下的鱼尚能相濡以沫,糟糠之妻呢,除了怨妇,还是怨妇。
诚然,东方古国的审美趣味是“少女审美”,所以才有“色衰爱驰”的说法。“小三”变成影视普遍的主题,就是这种说法的活广告。哪天中国女人智慧到不为别人牺牲的时候,不管是男人还是孩子,只为了自己好好活,怨妇可能没有那么多。你不能和人家站在同一个平台对话,要求话语权,只能是笑话了。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