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我想也隐藏了落差,不公,甚至嫉妒。仿佛正在去买菜的阿姨总会询问已经买了菜回来邻家保姆前方的菜场是什么情况。其中的心理,微妙而复杂。而反观我们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就业群体,想最重要的感受,是紧逼而来的焦虑敢,签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就越处于集体认为的loser, “许多同学都名花有主了,双选会也结束了,俺还这个没定那个没定…”准备保研的K君,看到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已落户,想起自己未知的保研流程,不禁忧从中来。而已经签了,一方面,庆幸自己过了一道坎,欣喜之余,难免也会内省:难道就这样了吗? 接下来该做什么?毕竟一纸合同,等待他们的大部分还是未知。
后就业时代
“嘉哥,你学
心理咨询的,能不能帮我分析下,我到底适合做什么,感觉签了工作后,一下就能望到头了,没什么意思”这让小编突然感慨,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强调外部动机,我们学习是学校的要求,是父母的安排,是为了大人口中的“为了你以后自己的生活”可是,我们倒是很少说,我们学习是,是为了成为我们自己,也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需求。而这唯一的内部动机,才是我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有利武器。其中少数人,在意识到大学生涯即将结束时,突然觉得一路走来,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和关注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自己一直追求的,自己认为的“优秀“产生了怀疑,甚至晃动了自己的存在感,于是开始寻求一条自我的道路,这让小编想到了心理学里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专业得讲呢是指今天的选择和生活、昨天的理想和期待、明天的规划和憧憬、都有连续性和逻辑性。本质上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
用我们通俗的说来概括呢,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而这种自我认识之路可能只是少数人在毕生追寻的,而大多数同学,更像突然释放了绷紧的弦。
“马拉松式得紧绷结束必然是松弛”如果拿来形容高考更是过犹不及,这里摘要了网络上甚是流传的后高考阶段。“高考结束了,马上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的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 而与这段话对应的大四毕业季也是合适的:很多朋友开始在寝室三缺一了,也有的不愿去上课了,仿佛时间突然抽空一样,似乎又回到了高考后的大一阶段,只是相比之下,大一的新鲜感被抽离了。
不过也有少数有远见的同学提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准备中,就像中学时代,总有人寒暑假就把下学期的课本先预习了,把单词先背了。俗话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功是一种习惯”。不过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对工作的焦虑感。“这下回去得把大学的书重新过一遍,不要到了工地上什么都不知道”C君信誓旦旦得说。心理学上叫做一致性,即,当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做了一个承诺,我们便会让自己的后续行为或者角色,来符合自己的决定,我想C君,在签下协议书后,就已经认可了自己的未来角色,而提高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是该角色要做的。
大浪淘沙,一切回归平静。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会说:你们工作也签了,考研的也都在准备了,这下就可以收心了,好好回到课程的学习上来。转眼间,四年即将过去,曾经逃课的,玩游戏的,看小说的,谈恋爱的,跑自习室的,在学生会社团的,都“收回来了”,都“收回来了”。。。。小编内心一紧,在这个二十出头的年龄,经历了仿佛又一次成人礼的招聘风浪。似乎大家又成长了,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道路。我无法评价这时的我们是好还是坏,值还是不值。我们最最无法决定的就是时间的流逝,而它带给我们的,是说不清的感受。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