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卖了吗”这是最近在某高校土建学院大四毕业生内流传的一句话,而这简单的一句话,也折射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鲜明态度,一土木工程的学生嘲讽:1.是男的,是活的都要。看来真是拿我们去干体力活的。而很多用人单位也提出了自己的硬性条件:四六级.在校奖励,学生干部,在这些硬性条件下,在如此信息量短期爆棚的情况下。三年的清幽,会锤炼出一颗怎样的心,来面对这一浪潮 ?
考研大军
有的准备了一个暑假,有的从大一开始就奋战离开这所自己不满意的学校。或许还有的从大二开始就徘徊是考研好是就业。但当就业信息涌来时,他们真的站住阵脚吗?
“我想表明我考研的决心,我姐姐是博士,我姐夫是研究生“来自山西的A君,有着非常传统的读书价值观,家庭对于学位的氛围浓厚,他认为,学历的高低,和直接决定了未来的收入和成就。三年以来维持着自己优秀成绩的他,决定把读研之路进行到底。
“我们女生在这专业不好找工作,除了考研,还有什么办法”工科的女生面对这就业性别筛选的尴尬,在这个90%男生的班级里,他们早已分化出来,走上了学术的道路。不过,“如果,能找份工作的话,我还是先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再回来考研还来得及”B君说,毕竟,选择这个专业的女生,还是冲着该专业的就业需求来的。
有因为家庭原因,有因为就业困难,还有的因为自己对于高校情结的执着,对学位的执着,甚至还有的,是因为对就业的恐惧。“我想吧,读书的话,还能找几个成绩不好的垫底,可一旦出去呢,说实话,实践操作我是一点都不会”。对于这类同学呢,心理学认为,这是典型的固着心理,即人们在离开自己熟悉的旧事物或旧环境而接触到陌生的新事物或新环境时,免不了产生焦虑。倘若一个人的焦虑过强,他便会倾向于固定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上,而不愿意走向新的生活。这种焦虑,就来自不确定性。
就业的羔羊
“我居然就大四,我TM居然都大四了,我明明记着我才大一啊”这是所有进入新学年的人的心声,传说中的就业,传说中的双选会,究竟是会什么样,在第一站的招聘中,上海铁路局。大部分大四的同学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看了这场招聘会。也意味着,就业之战,就此打响。
在如此氛围之下,所有问题都来了,我该去哪个单位,哪个公司,待遇怎么样,发展怎么样,老师们的电话被打爆,百度百科也很忙。在如此大的未知面前,在变化的洪流抓住不变,始终是人类追求安全的方式之一。做简历,后悔当初没过四级,后悔没多拿一些奖状。另外一种焦虑的气氛就是:从众,这一刻,在集体化标准面前,谁要是掉队或者落伍,心理学认为,我们都会把内心失败的一面投射给他,这也是似乎是我们一直以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减少挂科率来宣传的方法。
“居然这么快,这么容易就签了,我都还没准备好”,在第一轮专场招聘会就牵手成功的同学都这么说,毕竟一下子冲到了前面,对于自己的选择好坏,是没有概念的。心理学认为,我们的思维无法真正衡量我们所购买的物品是否真正符合该价钱,而衡量的标准,往往是比较,甚至思维会直接认为“贵的=好的”或者“不容易得到=好的”而首战告捷的应聘者,面对参照物的缺失,对于自己选择的评价只能处于真空状态。
前方炮已打响,已经有人抢先占领了高地,也有了大概的轮廓和选择参照,后续的队伍自然有了骚动,仓促之下,我们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而是选择普遍意义上,更好的?这一刻,空气锁紧,没有签工作的紧紧盯着已经签了的,询问他们的信息,流程,应聘条件。内心也暗自比较:我的条件比他好,我是不是能够选择比他更好的单位,或者,他都居然进了这么好的单位,早知道我也去,“当他们知道我签了XX单位后,都后悔了提早签了XX局”因为有耐心,一直等到了双选会的D君,成功得应聘到自己理想的单位,而更微妙的,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