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个初吻或是一件珍藏已久的信物,都可能激起我们的怀旧之情,让我们对一段时光或一个地方产生难以名状的情愫。我们都知道这种感觉:那是一种被往昔时光勾起的甜蜜忧伤。如果用颜色来描述,它似乎也总是一成不变地呈现着相似的色调,有时是褐色,有时是玫瑰色,还有的时候可能如晚霞般泛着金黄。
“怀旧”(nostalgia)这个词最早是瑞士内科医生在17世纪末发明的,用于描述士兵们的某种思乡之情。但如今,它早已不再单指思乡(也不再仅仅适用于瑞士士兵)。倘若过于怀旧,可能会变得多愁善感或放纵难抑。
但除了多愁善感外,怀旧或许还有其他作用。心理学家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认为,怀旧或许扮演了一种我们与其他的人或事建立联系的资源,让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减少恐惧,明确目的。
塞迪基德斯的想法源自恐惧管理理论(TMT),这大概比多数心理学理论都要性感8,000倍,它的前提假设是:人类的主要心理需求就是缓解对死亡的恐惧。这种理论的根基源自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因而与许多现代心理学理论存在一些差异,后者更多地吸收了世俗的灵感——例如将思维视作一台电脑。
2008年发布的一项实验使用了一种标准方式来测试恐惧管理理论:让受测者思考自己的死亡,然后向他们提出许多问题,例如:“简单描述一下当你想到自己的死亡时所产生的情绪。”(对照组的问题是思考牙痛或其他令人不快的事情,但这些事情都不会危及生命。)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要缓解对死亡的恐惧,方法之一就是更加坚定地认为生命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所以,当他们介入之后,便要求参与者阐述自己对某些说法的认同程度,例如:“生命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或“生命中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而荒谬的。”他们根据答案判断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
受测者的反应取决于他们怀旧程度的高低。研究人员发现,提醒参与者想到自己的死亡可能会增强他们的虚无感,但只有那些自称不太可能沉溺于怀旧的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自认为比普通人更喜欢怀旧的人不会因为与自己的死亡有关的负面想法而受到影响(与对照组一样,他们认为生命很有意义)。
后续实验表明,喜欢怀旧的人不太容易受到死亡想法的困扰,也不太容易感到孤独。根据这个观点,怀旧与软弱和沉溺有着很大差异。研究人员称之为“意义来源”,这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怀旧将记忆中的积极情绪存储起来,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获取这些回忆,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利用这些回忆来改善我们的心理感受。正是这些对过往时光的强烈感受,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实习生孙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