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去探亲,回来的路上母亲忽然神色风云突变,向我抱怨我不够亲近他们。可能是因为语气比较急迫了点,我也一下子火气上来,埋怨他们总是把我还当个孩子一样对待。公众场合下母亲差点和我因此吵起来,如果吵起来想想都知道接下去就是一场对牛弹琴的戏码。
同样我也将自己的情绪反应过程看得很清晰,过年探亲势必会碰到一大家子里的三姑六婆,大家一起吃饭、娱乐,会以集体的形式一起完成许多事情。但在这其中,母亲始终不改她一贯喜欢命令我的口吻与我“沟通”。在家里再怎样命令也只是亲密家人之间的事情,但若是在并不相熟的亲戚或者陌生人面前如此,难免会有所难堪。在一次次地压抑自己不满情绪之后,顺着母亲的“导火线”就顺势喷发了。
照常理来说,相互的倾诉,不论是激烈的还是温和的,都或多或少地有助于彼此之间关系的拉近,对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我们错在双方用完全搭不着边的两个问题来相互攻击对方,本来就不想干的两个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同一个矛盾。所以我冷静的对母亲说,有的时候我们对对方的不满和不顺眼实则是源于自己的过错。
精神分析中有一条法则,称为投射。心理专家对其含义理解是,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和他所做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厌恶、排斥的情绪时,并不是因为别人真的不够好,而多半是他的行为触动到你很在意的东西,可能是你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或者是你曾经很想做同样的事情,但迫于一些压力和现实的不允许你没有去完成。所以你看,其实问题并不出在别人身上,而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的结果。
父母觉得我不怎么亲近他们,是因为自己表现的不那么让人想亲近。其根源或许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我每次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是想要向他们吐露心声的时候,他们多半没有仔细倾听,也很少表示理解和认同。而我认为他们总是把一把年纪的我看成是一个孩子,是因为我渴望获得平等和成熟的人际相处模式,不愿意成天被当做是“下级”来对待。
当我们都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关起门来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将对方变成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镜子里他人的反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时,矛盾就会自然而然地化解了。语毕,母亲沉默,但我能感觉到这是一场有质量的沟通。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