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挫折会增加攻击性的论述,科学派心理学家的实验和鸡汤界心理学人士的人生感悟都为其提供了大量论据,现已达成普遍共识。然而,撮火后如何灭火?如何减少因挫折而带来的攻击性?这一点尚存争论。
鸡汤界和早期的科学界推崇“宣泄法”,认为将积蓄在体内对某人某事的负面能量发泄出来,人就没劲儿折腾了。发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诅咒、扎小人、打拳袋、彪歌、景涛式咆哮等等。这种短、平、快的方式听起来合情合理,让人欲罢不能。
然而,死理性派们通过一系列实验,给“宣泄法”浇了一大盆冷水。心理学家在搞了一堆实验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试图用宣泄的方式减少攻击性,无异于拿着汽油管子灭火。”
让我们先围观一下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先让实验助手激怒被试,再让处于愤怒状态的被试击打拳袋。被试被分为三组,组一在击打过程中想象惹怒自己的对象,这种做法相当于对负面情绪的宣泄;组二被试在击打过程中想象自己通过拳击而变得更加健美的样子,这一组的同志通过打拳袋释放“激情”,但注意力并非在“仇人”身上,称之为分散注意组;控制组的同志们则呆着,嘛也不干。在击打拳袋之后,被试有机会对惹怒自己的人(实验助手)施以高分贝的爆破声作为惩罚。结果表明,“宣泄组”的兄弟姐妹们表现出了最高程度的愤怒,并对对方施加了最严厉的惩罚;而“嘛也没干组”则表现出了最少的愤怒和攻击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用发泄的方法缓解压力会把我们搞的更加愤怒和倾向使用暴力,那是因为发泄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挫折上,并强化受挫后和压力下的暴力反应。
心理咨询师点评:北京有发泄餐厅,专供客人摔盘子、打沙袋来发泄情绪,貌似最近还出现真人挨打项目。不少企业也设立了发泄室、发泄墙等等。这些发泄设备真如看起来那么有效吗?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