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紧张状态,源于外界环境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比如心理上感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生理上表现出心慌、出汗、颤抖、呼吸困难和手脚冰冷等躯体反应。
心理咨询师认为,个体承受的压力需要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完全没有压力的生活是空虚,是可怕的,可能导致无价值感甚至吸毒。而压力过大会影响身体免疫系统,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可能导致患病。持续的高压还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弱化人的创造力。
心理学解释压力起因是人的内心冲突。比如我想要通过一门重要的考试获得证书以提高薪水,但是这门考试比较难,可能有不通过的危险,这个时候我的期望和可能不通过之间会产生冲突,接着我便体验到压力。其实说白了,在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在自己想获得某个东西而得不到的时候产生的。
所以,压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压力源包括生物性的,比如生病、饥饿、性生活不和谐、睡眠不良、噪声干扰、气温急剧变化等。也包括精神性的,比如错误的认识、过往的痛苦经历、欲求违背道德、性格脾气不好等。还有社会环境性的,比如生活成本增高、就业率低、竞争大等。当然,这三类压力源有相互交叠的部分,比如基本上所有的社会压力源都是通过个体的心理(精神)而产生压力作用的。
心理咨询师点评:压力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当生理表现非常明显时,压力反应就算比较严重了。一般来说,生物性的压力源对我们影响最大(比如为了解决饥饿的压力,我们放下手头工作去吃饭),其次才是精神和社会性压力源。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