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孩子,特别是上学的学生,父母容易忽视孩子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社交恐惧,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就会造成孩子病情的加重,导致和人单独相处时就紧张,流汗,反胃。形成社交恐惧症。而家长却认为孩子只是害羞,不敢与人交流。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这种疾病多发病在青春期前后,患者正是中学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人际交往以及职业的选择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但社交恐怖症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因此得不到适当的诊断和诊治。
调查表明,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那些有此症状的中学生,其正常学习和社会交往都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和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减少,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孤独、封闭的不良心理。专家认为社交恐怖症已成为阻碍中学生正常心理塑造的一大障碍,影响了他们今后心理的发展。
心理学家分析,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对待错误的态度、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个人是否爱好体育活动等,都与社交恐怖症的发生有关。若父母对孩子要求严厉或抱怨,孩子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会明显增高。当孩子做事失败时,一味地进行批评与指责,会使孩子感到贬低和否认。结果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总感到事事不如人,因而在社交中缺乏自信,且会较多发生焦虑。调查还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比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发生社交恐怖症的要少。这是因为前者平时表现得较为自信,承受挫折能力强,而后者稍受挫折即产生自卑、回避的心理,因此社交恐怖症发生率高。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最迅猛的时期,此时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分辨力差,自尊心强。这一时期父母的照顾可以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因此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孩子做错事时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仅是批评。另外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加强交流,培养社交技巧,减少社交恐怖的发生。”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