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症”的四种表现
1、认为“分数最重要”
作为学生,把成绩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但部分学生也许是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切,对集体关心不够,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与,同学关系也处理的不够恰当等。然而这种“成绩唯一”的功利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而且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往往会导致成绩的上下波动而有极大的变化,经受不住挫折。
2、以自我为中心
班级中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角色”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受教师关注偏少,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目标不明确,易于满足于现状的心理,但他们个人的基本素质又决定他们不会与学习“特困户”、思想品德“落伍者”在一起,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间一族”。
3、自暴自弃学习
随着学习负担的增加,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更无信心,如得不到关心、帮助,在彻底抛弃了最后一点自信心后,他们往往就会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4、消极对抗老师
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学生,不但难以得到老师友好的重点关注,而且可能长期处于老师“监控”之下,他们往往会不理解教师的用意,排除一切外来教育,对老师有敌视倾向。
心理咨询师分析“综合症”的调解方法
老师:给学生调节心理
1、借助环境进行心理调节
略作留意,哪怕在讲台上摆上一束鲜花,在教室角落摆上报刊、杂志,都会让学生觉得舒适、温馨。另外,教室中的黑板报也是一道风景线,有经验的老师就不会让这一块“风景”成为摆设;另外,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2、通过学习指导进行心理调节
学生学习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主客观方面,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而造成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调整他们的现有心理,就先要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还有,学习方法的好坏,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大大超过其它因素。及时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会使学生学习突飞猛进,其效果大大超过老师许多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
学生: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1、松弛训练
端坐,微闭双目。脑中想一个“松”字,依次松弛头顶、额头、下巴、颈部、双肩、双臂、手、胸、腰、腹、腿、脚……这些部位的肌肉。这有利于脉率、血压的稳定,能提高肢端温度并获得轻松感。
2、深呼吸
在烦躁不安时,可暂时放下书本作业,放松端坐、微闭双目做2-3分钟的深呼吸。即闻花香那样缓缓吸气、慢慢吐气。对考试恐惧者,也可在卷子发下的前一刻做此练习。
3、睡个好觉
睡眠不仅能保持第二天头脑清醒,还有保存记忆的作用。
考试状态调整
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过硬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是高考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此外,要保证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还必须调整考前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讲究有效的应试策略。
调整最佳应试状态
考试时,最冤枉的事莫过于记住的知识想不起来,会做的题目束手无策,简单的运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在考生中并不鲜见。例如有一位考生这么说:“就学习时间而言,似乎已到了我的极限。我觉得平时学得还可以,大部分习题多能做对,但考试时却不知怎么搞的,该对的做不出来,不该错的却偏偏出错,成绩总是不理想,这使我紧张不安,甚至有点害怕考试。”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没有使自己处于最佳应试状态,情绪过于紧张,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不能调控自己的内部心理状态和外部操作活动,从而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高考却失败,而另一些成绩一般的考生却反而通过了。这似乎不公平,于是有人把它归因于运气,其实应归因于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学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它的产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关键在于其强度适当。极低度的兴奋和紧张,甚至对考试抱无所谓态度,不能引起对考试内容的高度注意,作答速度缓慢,但高度的紧张又会导致怯场,甚至害怕考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对提高考试成绩最为理想。
那么如何将紧张程度调控到中等水平,维持最佳应试状态呢?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