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所产生的压力也影响到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心理专家呼吁,社会应更多关注贫困生,特别是城市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发现,一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说话谈吐不够自信、性格内向、比较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不顺利,有时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这部分孩子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些来自于城市。在一些学校,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孩子,其家长有时会给老师送礼、送红包,这些老师有时也会对这部分学生关注偏多;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对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则很少,从而造成了贫困生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而社会在提倡向洪战辉这样出身贫苦但自强不息的孩子学习时,这一微观层面的问题反倒会被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忽略。
专家呼吁,社会应该多关注贫困家庭的孩子。我们从马加爵的事件中还可以发现,马加爵出身贫困,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如果周围人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他也许不会走到极端的地步。当然,马加爵也没能克服和消除贫困和自卑给自身带来的心理阴影,最终用极端的方式报复社会,他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面对马加爵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给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在他们上大学后显现得较多。而城市里的学生,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在他们上初中和高中时就很容易体现出来了。但这一问题往往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城市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专家说,自己一直以来就比较关注贫困生,由于本身也来自贫困家庭的原因,自己有一种“苦孩子情结”。因为小时候家境比较贫寒,她自己需要向学校申请补助。但是,那时候补助的申请是需要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困难情况的。因此,在学校里,别的同学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都会有人拿这些来比较,因此自己觉得很尴尬、很难堪。但是,自己仍然觉得庆幸,因为有机会上学,因此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服务。她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从事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当然,自己特别感谢班主任老师,因为在班主任老师的眼中学生是没有任何贫富差别的,他都会同等对待。
专家认为,作为贫困生,应该首先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错误,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是自己的家庭造成的,更不是父母的错误,不要因此而埋怨父母。贫困是一种社会存在,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它。其次,应该认识到,贫困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磨难,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挫折,但我们同样可以把贫困当成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正视贫困,战胜贫困的心理。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