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约人吃饭,约了两个都失败了,答复都是:身体不好。
A头皮发痒好久了,一发作就把头发抓成鸡窝。涂过了精油,吃过了过敏药,甚至用上了针灸,也没有太大的疗效,就差用巫术了。
B的问题是心悸,全身上下好像有20个心脏在跳动。3点才能睡着、5点又被跳醒,稍微多动一些就没力气再动。去医院做了一整套检查,心跳是快,但没有器质性病变,找不到心悸的原因。
前两天终于约饭成功了。我问是哪个名医治好的,没想到他们竟然不约而同说:心理疗法。
许多入职几年的人,熟悉了职场的节奏和职业的技能,进入了事业的快速上升期,这时候正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坚强的后盾,但墨菲定律又奏效了:他们常常在这个时候病了,还病得莫名其妙,找不出原因也治不好。于是有人常常安抚他们:“就是太累了,多休息就好”。
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反映在了生理上。
其实焦虑极其普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精神卫生地图集》显示,全世界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精神障碍,总数高达7亿。
为什么会引发焦虑
产生焦虑的原因,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不过无可争议的是,认知过程的不同是引发焦虑的主要原因。
1. 小A在某场大型活动上进行演讲,他担心会在众人面前出错,十分紧张。而越紧张肾上腺素就分泌越多,心跳跟着开始加速,这又促使他更加紧张。
2. 小B在工作上有很大的任务量,他希望尽快地完成,反而很难在精神上集中精力,“欲速则不达”。
3. 小C希望在三年内能赚到一套房子的首付,但他实际的收入则需要五年才能完成。因此一心想要升职加薪的他变得暴躁易怒,弄砸了人际关系,陷入了离目标更远的绝望。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或是制定过高目标而无法实现所产生的执念等等,都是认知过程中产生的障碍。
除了最本质的心理因素和认知过程外,还有一些外界因素也能触发焦虑。
所以当你的身体有了异样时,不妨去找找心理咨询师聊聊,因为那很有可能就是心理病。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