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设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据此,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丁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做“光环作用“。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狂静地爱上了被称为奠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客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头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导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般碰的副作用。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比如我们在一家私人商店买东西.当发现有一件商品的质量低劣,价钱却很高时,可能会不高兴地说:都是奸商,没有一个好东西,唯利是图。
人们为什么金对已知的一个特点进行放大?这是因为在与事物接触时,人们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整体的情况。比如当发现某个人在交往方面比较主动时,就会判断他是外向性格。而外向性格的人在我们心目中一般具有活跃乐观、潇洒大方、随和又不固执的特点,于是我们就判断对方是这样的人,并采取相应的方式与他们交往。
选种以点带面的判断错误卑很高,当然也有正确的时候。需要我们时刻提防。
比如某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他的数学老师就推断这个学生一定贪玩,学习不努力,天资不聪明,不会有什么出息,从而也就不在他身上花多少心思了。而实际上,一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好,并不能证明他所有的方面都不好。钱钟书先生在学校时数学就经常不及格,但是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为克服“晕轮效应”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养成客观全面地评价他人和理性看待事物的良好习惯。要知道人投有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并不意味着就是完人,有缺点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可爱的优点和讨厌的缺点,很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并存。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