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迎来儿童节,对父母来说,有些人很淡定,觉得只要平时多陪陪孩子,哪天不是儿童节?有些人很享受,儿童节不仅属于孩子,还是亲子共乐和朋友间增进感情的契机。有些人很无奈,“小升初”的压力让父母和孩子实在乐不起来。还有些人很痛苦,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陪伴而造成的亲子隔阂很难用物质来弥补。从儿童节的众生相中,对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难也能隐约窥见一斑。
陪伴胜过礼物
王女士的女儿3岁6个月,还在上幼儿园,“她还不了解什么是儿童节,也没要求。”在王女士看来,平时周末常会带孩子出去玩,也不在乎儿童节这一天。虽然女儿小迪对儿童节没啥概念,但因为幼儿园在儿童节那天安排了活动并要求家长参加,彭女士不得不为此专门向单位请假,“她爸爸基本属于甩手掌柜,高兴时和女儿玩会儿,平时就都扔给了我。”
心理咨询师说,其实,孩子0到3岁跟父母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0至6岁的孩子最需要和母亲在一起,如果母婴连结中断,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这些理论让商界女强人李女士十分无奈,因为她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去弥补与儿子豆豆之间的亲子关系。事业获得成功以后,她觉得任何与孩子有关的节日都是她弥补亲子关系的机会。5月底,李女士又要去美国出差,并且一待就是一个月。走之前,她悄悄给10岁的豆豆买了辆宝马电动儿童车,嘱咐奶奶在儿童节当天转交给豆豆。
从豆豆2岁起,忙于创业的李女士就把照顾孩子的事交给了保姆和奶奶,孩子爸爸也忙于创业,与儿子交流的时间更少。现在,李女士已经身家数千万了,但10岁的豆豆与她的隔阂也越来越深。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她很无奈,她说能想到并立即付诸实践的最简单方式便是给孩子买礼物,从PS3到IPAD,各类新式的电子产品一样不少,但儿子对她还是爱理不理。
李女士也想过多陪陪儿子,因此虽然儿子入读的是私立寄宿学校,李女士仍然雇司机每天接送孩子回家,为的就是下班后还能看儿子一眼,说上几句话。她也曾带着孩子上班,让孩子了解妈妈的工作与艰辛,“有几次在咖啡馆见客户的时候带上了儿子,谈起生意来根本顾不上他,他一边玩IPAD一边等,后来都发脾气要先回家了。”
心理咨询师认为,父母这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多半放在物质补偿上。但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满足,父母双方应尽量借此机会和孩子待在一起,这才是最好的礼物。此外,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原则上不要太奢华,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优越感。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