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多数后进生内心深处都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让他们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就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首先要在语言上尊重和鼓励他们,从内心理解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没有放弃自己。其次,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外还要教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从而逐渐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4、及时疏导,消除“逆反心理” 。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形成了“逆反心理”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一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逆反心理”的萌芽;二是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场合,单独进行沟通指点;三是杜绝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四是勇于自我批评,主动检讨教师的过失和错误;五是“对症下药”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
5、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调节。
一些中学生在行为中表现出的种种异常如:忧虑、厌学、搞对象、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往往是由
心理问题引起的。一般造成行为异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意志方面的忧柔寡断;性格方面的自私狭隘或自大自负;以及青春期综合症。
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和教育。要根据不同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个别进行心理指导,化解他们情感上的纠葛,消除情绪上的烦躁、孤独、忧虑和苦闷,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三、通过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促进团结, 消除心理障碍,产生积极影响,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班级或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展一些集体教育活动。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存在惰性,智力因素受到束缚的特点,组织开展 “目标激励我努力”、“磨砺坚强意志”等主题班会,以及“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习积极性。
针对一部分学生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我对亲密的伙伴说……”、“我对敬爱的老师说……”、“我对的亲爱的父母说……”等新颖别致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打开沟通渠道,化解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
心理咨询室和“青春课堂”活动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通过开展系列体育比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