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有相同爱好以及性格和价值观的人容易玩得到一起,或者反之在一起时间长的人容易培养和 形成相似的爱好以及性格和 价值观。
生活中我们又常常说到: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又说明了在需求方面存在互补才存在吸引,不过对于不存在互补的是否一定相斥,在下面将会慢慢予以叙述。
二:几种关系的分类
1. 相似性的关系
当与那些和我们比较相似的人进行交往的时候, 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在寻求一种归属和认同。那些与我们一个“群”的人,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是自我在别处的一种外化。我们能遇到越多相似的人并愉快的交往,我们的自我就能 得到更多的外化;我们的这个相似性的“群”越大,我们的自我 也就被放大的越多。
1)和我们相似的人,如果相比而言比较强大,我们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钦佩之情;
2)和我们相似的人,如果相比而言比较弱小,我们会有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照顾之意。
3)总之和 我们相识的人,就是存在于 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里的“自我”:或许比自己年龄大,或许比自己年龄小;或许比自己睿智聪慧,或许 比自己迟钝愚鲁;或许和自己一样 是 同性,或许和 自己不同是 异性等等。
这种相似的结果自然是——惺惺相惜。
2. 差异性的关系
1)互补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 是指双方能够互相给予对方所需的,能够实现双赢的这种关系。这种互补可以是各个方面的,比如:能力方面的互补,情感方面的互补,性格方面的互补,以及不同层面需求上的互补:生理,安全,归属,爱和被爱,尊重。
这种互补的结果自然是——异性相吸。
2)矛盾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指双方不仅不能给与对方所需,反而总是会在对方厌恶和敏感的地方不断的给予有意和无意的刺激。这种刺激也 自然是各个方面的,以及不同层面需求上的刺激,不再重复。
这种矛盾的结果自然是——水火不容。
3)疏离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指双方仅仅是不同,既不能互利也不能互害,在 需求上基本上不 存在太多的联系,只是在认识上知道对方的存在。
这种疏离的结果自然是——若即若离。
三:关系的组合
任何人与别人的关系如同希波克拉底的人格划分一样,都是几种的 关系的组合,某种关系为主的组合方式存在的。
1:相似性为主的关系:和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相处中以求同为主,虽然也会有互补,矛盾,疏离这些插曲的存在,但是主旋律是【同】。
1)相似性:是求认同,同而不和,保持独立性;和啦,就是互补性关系的结果。
2)相似性:不求完全的和,但是和气还是要的;冲突,就是矛盾性关系的结果。
3)相似性:就一定要有比较多的联系;太过于隔绝啦,就是疏离性关系的结果。
2:互补性为主的关系:和 别人保持这种关系的人,在相处中以求和为主,虽然也会有求同,矛盾,疏离这些内容的存在,但是大背景是【和】。
1)互补性:就求融合,和而不同,双方为一体;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