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占成年总人口2%左右,这是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虽然同性恋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因为涉及个人隐私、性倾向异于主流人群,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地下人群”。
记者通过较长时间采访,深入到同性恋活动的酒吧、公园、聚会点等,看到了他们中的人和事。因为身份的“灰暗”,将压抑转换为性行为混乱,同性恋者成为艾滋病的高危群体。
心理咨询师说道,随着圈子中艾滋病威胁的越来越近,成都文化层面较高的“同志”(对同性恋的流行称呼,以下均同)中,出现了以防治艾滋病为目的同性恋社区组织——“成都同志关爱小组”。小组活动引起了卫生部及国际机构的重视,去年7月,在曼谷举行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他们应邀到会交流经验,成为中国同性恋群体中第一个到世界大会上作交流的民间组织,并引起了世界关注。
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世界关注,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对吸毒、卖淫人员的抗防艾滋病干涉工作加大了力度,而对同性恋群体干涉工作并不顺利。专家们分析说,同性恋者被视为非主流群体,一旦身份曝光,很难在单位、朋友圈及家庭中有立足之地,其身份就是在他们相互交往中都难确认,干涉工作就更难了,而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因此而停止。
“同志”的社会生活隐蔽,但在网络上却非常活跃,在国内就有大小不等的几百个同性恋网站,其中的交友、聊天最为火爆。一位在读的医学博士“同志”对记者说,上网的多是年轻人,通过网络交友认识,相互有好感的话,见面后在钟点房内就会发生性行为。活跃的人一周与六七个网友有性关系,主动带安全套的人比例太少。
“同志”圈子中还有一部分人在特定的浴室、公园、酒吧等场合出没,虽然素不相识,但只要碰到自己理想中的身材、相貌的人,就可能有性行为。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网上都有专门介绍,“同志”出入的浴室、酒吧,周末常是人满为患。
近年“同志”圈子中,卖淫为生的“小弟”越来越多,光顾者多是年岁较大、异地出差的人士,“小弟”每天可接待的客人多的达到近十位。地下“小弟”已经形成规模,在酒吧里有人专门穿针引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位“同志”医生担忧地说:“我身边的朋友对艾滋病了解不少,而在一夜情中,很少有人主动使用安全套,对性安全抱侥幸心理,总认为艾滋感染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成都天使宾馆。“成都同志关爱小组”每月一次的工作讨论和聚餐会在这里举行。30多人参会,有银行职员、学校教师、公务员、在读博士、医生及在校大学生。他们从“暗柜”里走出,为抗防艾滋而志愿做圈子内的义务工件。
晓东(化名)(35岁,“成都同志关爱小组”组长,曾是成都著名“同志吧”老板)
心理咨询师说道,同性恋没法通过医学而改变性倾向,我们又要有自己的生活,在社会上,又不是主流人群,“同志”生存受到的压抑是别人不能想象的。有的父母知道孩子的倾向后,天天看守,不许外出,有的将儿子赶出家门,离婚、断绝关系者多的是。工作单位知道了,更是麻烦。同性恋的生存环境差,加剧了地下化方式发展。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