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清·蒲松龄)里的故事很多人都看过各种电视剧版本的,心理咨询师介绍说,如果你看原版你会发现有些故事与性医学中的男男性行为有关。摘列其中几个故事如下。
故事一:《侠女》描述一金陵顾生,行年二十有五,以为人书画自给。一日有少年来求画,姿容甚美,后与其稍稍熟悉,渐以嘲谑。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顾生对户一女郎,年约十八九,秀曼俊雅。一日女出门,生目注之,女忽回首而笑,趋而从诸其家,挑之亦不拒,遂欣然交欢。
故事二:《念秧》中提到“萍水相逢,随机设阱,情状不一,俗以其言词浸润,名日念秧”,看来是指对不相识之人诈骗,使之受害。故事中描述某王姓治装北上,途中遇一张姓栖霞隶,相从数十里。王的仆人怀疑,厉色拒之,不使相从。后又遇一少年,可十六七,貌甚俊,其语操南音,娇婉若女子。至晚少年与王连枕,王也招仆人卧榻上。久之,少年故作转侧,以下体昵就仆,肤着股际,滑腻如脂,仆心动,试与狎。早起,少年已加装登骑,骗走王的行装。
另一《念秧》的故事,描述吴生途遇史郎,少年风流蕴藉,与吴相互爱悦。史与吴同榻,史启吴衾,裸体入怀,遂相偎抱,史极力周奉,不料吴固伟男,事讫,手扪之,血流漂杵矣。后吴又遇一少女(史郎之妻),吴也与之狎,更是大相爱悦。在此故事中,吴并未受骗。
故事三:《男妾》叙述扬州一官绅买妾,惟一婆子卖女,年十四五,丰姿姣好,以重金购之。后发现其实为一男童,心中懊丧。适有同年某来,因与告诉,某一见大喜,以原金赎之而去。作者评论,何事无知婆子,多作一伪境哉。
故事四:《韦公子》咸阳世家子,放纵好淫,婢妇有色,无不私者。一日过西安,见优童罗惠卿,年十六七,秀丽如好女,悦之,夜留缱绻。闻其新娶妇,益触所好,私意示惠卿。至夜携妇至,遂三人共一榻,眷爱臻至。
故事五:《人妖》描述东昌人马生遇见一女子,年十八九,颇风格,心窃好之。与其妻谋,骗来马家,结果发现此女子实为男性,名王二喜,怜其美,遂反接而宫之,血溢殒绝。后创痛日就平复,夜辄引与狎处。
明清时代已有同性恋的行为,就像《聊斋志异》故事中所描述,似乎比较平常,且不议论其是否为罪错,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看待同性恋者是人的性取向不同,对同性有感觉、有冲动,并要求发生性接触。但有一点,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故事中所描写的男性所喜爱的对象都是美少年或美少女,而且这些男性虽都是普通人,有为“念秧”所骗者,但也有不受欺骗者,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下。
我国对同性恋的歧视更可能发生在西方宗教(如天主教)传入之后,并受其影响。西方宗教认为,男性同性恋行为违背了上帝创造男人的旨意,是一种具有道德色彩的邪恶,是违背上帝的罪行,应给予惩罚。于是我国的同性恋不愿暴露自己,变为隐蔽。但我国同性恋从未被法律认定为罪行,只是在其发生有抵触有关法律行为时给予处置。
故事一《侠女》中描述,顾生与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发生性关系,是为一双性恋者。故事二《念秧》中,王姓的仆人为一境遇的男男性接触者,而吴生本人为一双性恋者。故事三《男妾》中讲述,扬州官绅不喜欢男妾,而其同年知情后,大喜,愿意要此男妾,而婆子伪装男童,不知有同性恋者的存在。故事四《韦公子》中除了反映封建性别歧视“男尊女卑”外,也说明韦公子好色和双性恋的行为。故事五《人妖》更能反映“男尊女卑”的特点,包括马生对待王二喜的态度和暴力行为。
从上述故事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男性主人公大多属于知识阶层,包括官绅和公子之类,具有一定的文化。虽有同性恋者的存在,但究竟是少数,正如故事三《男妾》中婆子将男童伪装为女童,以迎合多数异性恋者需求的心理,殊不知,性取向不同,各有所好。
我国卫生部2004年12月进行调查表明,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同性恋者,约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4%。由于同性恋人数较少,他们可能受到歧视,甚至被认为是“异类”,这是不公平的。
故事发生的年代尚无艾滋病,但已有梅毒和淋病的流行。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