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有一部分同性恋的家庭都不太美满。可能是离异的家庭,也有可能是家中的角色有所颠倒,例如:过于强势或者保护过度的母亲,配上一个软弱偏女性化的父亲。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
弗洛伊德派的学者将同性恋归因于儿童时期的压力,特别是一个强势、过度保护的母亲配上一个软弱、无力而又有敌意的父亲,会使得男孩缺乏对男性形象的适当认同。依心理学家Bieber和其同事的研究(1962),认为以下原因使男性成为同性恋者:
缺乏对父亲的性别认同(sexidentify),而对母亲过分依赖;母亲表现出对其他女性的不信任,而把这种情绪移转给儿子;周围有太多的女性,如:母亲、姊姊、姑姑、阿姨等,使该男孩的思想言行都倾向于女性化,而习惯于女性的行为模式;父亲希望生个女儿但生的却是儿子,因此有意无意地把他教养成女孩;经常被父亲轻视责骂、被贬损了男子气慨;双亲对性都有恐惧感,对性有强烈排斥,在这种家庭里成长,使孩子对性产生了歪曲约观念,因此成长后不易适应异性恋的生活;做母亲的过分宠爱儿子,造成母子间异常的情感连结太强,使做儿子的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的母亲,足以成为他的配偶。
造成女同性恋的原因却不同,失去母亲未必会造成同性恋,但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不和则会影响。
女性有情绪受创的经验:例如被强奸,或被卖为雏妓,认为自己无法与男性相处、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和男性相处会不胜任、不相信男人、或痛恨男女间的关系。此外,部分女权运动者也有因敌视男性而出现同性恋行为的例子;母亲让女儿有畏惧做女性的感觉,或父母强烈希望她是男性,并安排明显的男性性别社会化经验。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