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首因效应”相反,心理学中还存在“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又叫做“新颖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出现的情况下,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天各一方, 多年不见的恋人, 彼此最刻骨铭心的印象是否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别场景?彼此隔阂极深、水火不容的邻居, 在一家发生强盗入室抢劫的情况下, 另一家出手相助, 双方是否会从此冰释前嫌?答案无疑都是肯定的。这正是“近因效应”在起着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 在人与人的交往的初期, 即彼此还处在相当生疏的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更为重要。
朋友之间的 “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不遂或感到自已受委屈, 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 在激情状态下,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 产生不良后果。
无论是“周处斩虎杀蛟”的典故,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俗语, 都向我们揭示“近因效应”的作用。如果我们和朋友、同事有了隔阂, 就要勇于承认错误或者大度地原谅别人,冰释前嫌;当我们在学习、工作时没有尽心尽力而受到身边人的轻视和质疑时, 要知耻而后勇, 勤动脑筋, 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用出色的学习、工作成绩驱走任何的不快和疑云。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