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了当时的情形:“他继续不断地大声责骂。我静静听了近3个小时。此后我又去他那里,再听他没发完的牢骚,前后四次。在第四次访问结束之前,我已成为他创办的一个组织的会员,他称之为“电话用户保障会”。现在我还是这组织里的会员,可是就我所知,除了这位老先生外,我是里面唯一的会员。
在这几次访问中,我静听着,我尽量同情他所说的每一点。而他说以前电话公司的人从没有这样跟他说过话。他对我的态度,也渐渐友善起来。在前三次中,我对他的要求不提一个字,第四次,我整个结束了这一事件。他把所有的账款都付清了,撤消了对公众服务委员会的申诉。
无疑的,这位先生表面看起来是为社会公义而战,为了保障公众权益,实际上他所要的是自重感。他通过挑剔抱怨去获得这种自重感。当他从电话公司代表身上获得这份自重感后,他不切实际的委屈也就消失了。
多年前,有个贫苦的荷兰籍小男孩,在学校下课后,为一家面包店擦窗,每星期赚五毛钱。他家境贫寒,平常他总是提着篮子去水沟捡从煤车掉下来的煤块,这孩子叫爱德华·巴克,一生仅受过6年教育。可是后来他却成为美国新闻界一个最成功的杂志编辑。他是如何成功的?说来话长,但他如何开始,则可以简单的叙述。他用本章所提出的原则,作为开场。
他13岁离开学校,充任西联的童役,每星期的工资是6.25美元,他虽然很贫困,可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接受教育的机会。他靠的是自学。他从不搭乘街车,把午饭的钱也省下来买了一部美国名人传记——后来他做了一件人们闻所未闻的事。
他详细研读过美国名人传记后,就给传记上的每一位名人写信,请求他们多告诉他一些他们童年的故事。他写信给正在竞选总统的加菲特,问他曾否在一条船上做过童工,而加菲特回复了他。他又写信给格雷德将军,问他一次战役的情形。格雷德将军在回信中,画了一张详细的地图,还邀请这个14岁的小男孩吃饭,他们谈了一个通宵。
他写信给爱默生,希望爱默生说些有关他自己的事。不久他便和国内很多著名的人物通信,如爱默生、勃罗格、郎菲洛、林肯夫人、休曼将军、戴维斯等。
他不只是与那些名人通信,还利用他放假的时间去拜访他们,成为那些人家里受欢迎的客人。他的这些经验,使他拥有了一种无价的自信心。这些名人激发了他的理想和意志,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实施了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个原则。
名记者马可逊访问过不少名人,他曾经说:“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这些人只关心自己要说的是什么,却从不打开耳朵听听别人所说的……许多成名人士曾告诉我,他们所喜欢的,不是善于谈话的人,而是那些静听者。只是这种人似乎要比其他任何好性格的人少见。”
不只是大人物才喜欢善于静听的人,普通人也如此。正如《读者文摘》中所说的:“很多人找医生;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个静听者。”
心理咨询师认为一些大人物曾说,他们喜欢善于倾听者而非善于谈话者,但这种能力,似乎比其他任何好性格都少见。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