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网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心理咨询
  • 咨询团队
  • 咨询技术
  • 心理健康
  • 危机干预
  • 心理测试
  • 心理氧吧
  • 课程中心
  • EAP
  • English
  强迫 焦虑 抑郁
失眠 恐惧 疑心
  首席心理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临床心理测验
心理测试 趣味图片
  企业培训 潮声在线课程
心理培训 潮阅品书会
爱心会义工 在线付费 预约咨询 心潮书店 顾歌专栏
心理学博客 媒体报道 投稿 联系我们

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心理书香】
【亲子教育】
【婚恋情感】
【职场生涯】
【成长咨询】
【压力管理】
【考试焦虑】
【婚前心理】
【两性心理】
【家庭关系】
【学生园地】
【人际交往】
【咨询师杂谈】
【危机干预】
【心理氧吧】
【同性恋专栏】
【心理案例】
更多>>

推荐阅读

 好心态是成功的基石
 饮食中的认知失调
 读《爱可以不伤》有感
 《佛教心理学正念治疗法》读后
 认识进食障碍
 当吃饭成为耻辱
 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与修复
 工作中的幸福感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升华你的攻击性
更多>>

最新动态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6期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5期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4期心理
 绘心识己看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3期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2期心理
 精神分析沙龙(19)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1期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10期心理
 周末去哪儿——参加第409期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花园网 >> 心理健康 >> 人际交往 >> 正文

人际交往

怎样应对自己和别人“贴标签”

2014/12/9 9:35:52 编辑:心灵花园
  一:找“交集”
  假如你对自己的认知跟别人对你的认知中有交集呢?比如你认为自己是幽默、亲和、职业、可靠,而别人认为你冷静、职业、坚强、果断,此时你发现“职业”这个词是交集,那往往这个交集的“标签”既是你自我的认同,也是别人对你的认同。这往往是“标签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自身固有且难以变化的。不妨把这个“交集”看作是自我的标签。
  二:强调自己愿意成为的那些品质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开始,同学们对派的名字纷纷投各种奚落,后来派给自己取名PI,并一次次的强化PI的意义,甚至在黑板上呈现了圆周率后几百位,从而扭转了同学的印象。
  心理咨询师分析,你愿意成为什么,并在人群中坚持和强调什么,慢慢的,他们也会认同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成为果断的人,同时在很多件事上都很果断,并持续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果断,即便在之前被贴了犹豫的标签,也会改变别人的印象和看法。
  在此,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说不要贴标签吗?”
  “贴标签”其实是人进化的能力。当你跟一个人见面后,如何回忆起这个人?如果你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信息都记录在大脑里,回忆的的时候再一股脑提取出来,大脑就会宕机。因此,大脑这个数据库为了减轻读取的压力,将每个人的复杂印象大大简化成几个标签:小张是幽默热情但不靠谱,小刘是严肃努力但不聪明……。否则的话,你无法回忆起那么多人。
  你不给自己贴标签,别人也会给你贴标签。
  “标签”在每个人心中如同一个公告板,就那么大地方。你不主动宣传自己的,那人家就按他们的印象给你贴。当你主动给自己贴个自己认同的标签,就意味着在每个人的“公告板”里,占住了一块空间,由此改变了别人的印象和看法。
  三:别着了他人评价的“道”
  一个朋友说自己的上司总是说自己沟通能力差以至于不懂管理,这是他愤然离职的原因。他问我是否自己很不会沟通,要提升这个能力。经过沟通,我发现,其实他和前任上司的沟通很顺畅,和同事、下属的沟通也很顺畅,而他新来的上司反而跟各个相关部门处处掣肘。我给他的反馈就是,他着了他上司投射的“道”。
  心理咨询师分析,当别人因为自己的情绪而投射给你时,第一步先别因此而跟着上心,而是区分自己是否真如他所说。假如一个人说你拖延症,你先看看自己做事是否因为拖延而总是完不成,也许是他对自己拖延不满的投射呢?第二步,如果不是,那自然一笑了之,即便有些证明,也没必要跟着上心,不接招就好。
  当人说:“你怎么那么爱抱怨啊!”你会如何应对?
  “谁爱抱怨了?”你已经着了他的道,开始防御。之后你跟他的嘴仗就会没完没了。
  “哎,本来就是他不对,我抱怨一下怎么了?”同样是着了道,开始防御。
  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接招,一般有三种:
  1. “哦?我很好奇你为何有这样的看法,我就不这么看。”从评价角度上“不接招”。
  2.“是啊,爱抱怨也没什么不好,其实每个人都会抱怨,倾诉完了轻松多了。”这是从认知上“不接招”。
  3.“是啊,我也意识到了,我正找更好的倾诉方法。”这是从行为上“不接招”。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021-51699291 邮箱:xinchao51699291@163.com
  • 上一个信息: 用“非暴力沟通”与人交流
  • 下一个信息: 心理咨询师教你如何赞美别人
  • 相关阅读

      守护职场阵地后花园  电视剧人物的“是”与“非”
      准确界定同事间的心理边界  好人借钱必还,孬人还钱很难
      应届生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在自身  对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有哪些好的教养方式
      太依赖社交软件怎么办  如何处好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中的亲子关系障碍可以这样解决  如何帮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关于我们 企业服务 咨询须知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6 xinlinghua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心灵花园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0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