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次交流、一段关系让我们感到伤心失落,那有可能是我们的谈话方式和交往方式造成了这样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甚至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具有攻击性的,如果在一段不很愉快的交流结束后可以回想下双方的谈话,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否定、嘲讽、说教以及随便打断、肆意评价、不理睬不回应等言语上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这些无心的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敌视,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心理咨询师建议,学会如何与人非暴力沟通,多交流,才能打破自己的思想束缚,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印度哲学家 J.Krishnamurti 曾经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做出了评论。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察别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观察和评论之间的区别该如何划分,真正做到观察而不评判是很困难的,大多数情况下,智者选择嘴上不说,善莫大焉,但内心还是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原则,迅速地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评判。这种先天性的思考方式也许只能靠后天不断地加强练习,才能强制地更改过来。
这个沟通方式是通用的,因为其关注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希望被理解、重视等。但是中国人普遍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沟通过程中容易存在不必要的误解,一种典型的误解就是我们习惯把对方的表达方式例如语气当成是表达的本身,而不去考虑说话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及说话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先冷静下来。去挖掘语言背后的情感和需要,在爱自己的前提下关注他人,用全身心倾听的沟通方式,能够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心理咨询师分析,学会宽容、感谢生命的赐予,而不贪心。一个好的沟通者无非要真诚、宽以待人、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再加上一些适当的语言表达技巧。技巧可以修炼,但天性难以克服,所以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实践来改变自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