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曾经开朗乐观。后来,情况却变了——“22岁那年,我来北京,找了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那时生活艰难,我住过很长时间的地下室。对父母总是报喜不报忧。他们也很少给我打电话——我习惯了,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关注我弟弟更多。
“那时,弟弟正在上大学,我从自己不多的薪水里为他攒下学费,他因惹是生非在学校里欠下债,我也帮他还。弟弟毕业来京,将近一年没有工作,由我负担生活费。妈妈常说:‘你是他唯一的姐姐,你不帮他谁帮他!’是啊,很多时候,我也为自己能够资助弟弟而自豪。
“在父母面前,我也是为他们分忧的乖乖女,妈妈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麻烦都会向我倾诉,提醒我的还是那句话:‘谁让你是我女儿呢’!可是,我自己生活中困难、工作和爱情上的不顺心,都要自己化解,不能向家人求助。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快乐,心里就像压了重重乌云,有一段时间,我对生活几乎失去兴趣。”
“善良滥用”的人可能是受传统教育熏陶很深的人,他们总是被告知:“你还不够优秀。”“这些都是你该做的。”“你不该喊疼!”
他们把付出当作习惯,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压抑和需求,对偶尔一闪念的不满深怀内疚。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真实的自我,所有的压力和愤怒都被内化了。从表面看来,整个人风平浪静,但他/她却在不断默默消化来自内心的风暴。
这种压抑总有一天会让人付出代价:可能变得消沉、怀疑、疲惫、讨好,甚至失去生活的兴趣,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筋疲力尽。假如别人对他们抱以关注,他们可能会手足无措,宁愿在群体中消失。
心理咨询师观点:学习为自己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善良”的人,不需要批判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没有错;希望别人能关心你,也没有错。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发形成一种效果不好的方法。从现在开始,你要有意识地改变一些行为方式。
首先,是学会真正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自己不想或不愿意做的事情,学会说“不”。别怕别人说“不好”而压抑自己。不要怕伤和气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界限,当别人侵犯你的尊严和权利时,要用正当方式维护。
其次,正视自己的真实需要。可以鼓起勇气来,直接表达情绪;也可以直接说出想要的东西。你可以允许自己自私一些——那实际上不是自私,而是坚持自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