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18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都很独特。你的心理按钮并不是别人的心理按钮。有的时候让你暴跳如雷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在别人那里完全就不是个事。比如我怕别人不理我,或者误会我故意不理会他。男孩A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女友对他说:我不理你了。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常会莫名其妙地被别人“激怒”,然后怒气冲冲,小题大做,很有可能是别人恰好按到了我们的心理按钮。 心理按钮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自己内心的“...
2014/7/17
在心理学中,我们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不愿意接受的,出于故意或攻击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的伤害包括直接身体上的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和间接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别人坏话,造谣)。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并未造成后果的,也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形成人际间的良好关系。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通过观察、了解、分析...
2014/7/14
克莱因的学说曾经受到经典精神分析者的反对,认为她篡改了精神分析理论。然而,弗洛伊德也是看到关系重要的,在他的理论里就有客体这个词,力比多能量要投注到客体上,这便是人需要关系,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的时候就更能明显的看到弗洛伊德对关系(人与人)的关注了。 心理学家克莱因首创了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在克莱因之前没有人进行过儿童精神分析,即使弗洛伊德的小汉斯案例也不是直接对儿童的精神分析,是隔着小汉斯父亲的幕后行为。克莱...
2014/7/11
沙利文把精分的起因一直追溯到幼儿与一个坏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即儿童在同冷漠无情、过度呵斥、无理要求的母亲生活之后,便会对建立其他人际关系充满焦虑、戒备和怀疑。而且在沙利文看来,焦虑与人际相互作用的整个领域有关。霍妮在她的《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一书中,追溯了产生了童年的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指出了基本焦虑是后来发展出神经症的动力根源。她说,“我的信仰是,对于神经症的形成来说,婴儿期的焦虑是必然的因素,但不是充分...
2014/7/11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依赖于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幼儿和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不良的亲子关系,甚至可以说有的问题就是由童年期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发展导致的。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尤其是在前三个阶段,家庭中儿童互动的人格发展显示出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把3—5岁的幼儿划分为主动性对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果父母能够热情鼓励...
2014/7/8
女孩比男孩更为胆小怕事一些,加上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女孩自然更得宠几分。从兄妹俩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来,曹格家对哥哥的教育更多一些,而妹妹就显得娇气一点。妹妹比较依赖哥哥,看得出哥哥对妹妹是比较容忍的,这一点哥哥做的真的很赞. 看完了第二集,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曹格的一双儿女。Grace是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年仅四岁,她的随心所欲彻头彻尾的展露无疑。大概整个《爸爸2》中的哭戏...
2014/7/4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
2014/7/3
为什么父母经常难以接受孩子有清晰地自我界限?如果我要拿起手机打电话,手机显示:“我暂时不想被使用,请过一会再打”,那我肯定要去修理它,因为手机就是一个物,物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界限。 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用外在价值去定义的物质性的“它”,决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
2014/7/3
当婴儿先对母亲报以微笑时,母亲没有回应。母亲逗弄婴儿,婴儿笑了,母亲才报以微笑。只有母亲才可以是行为的发起者,婴儿要按照母亲的预期来回应。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即我的感受被忽视,从而主动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一套方法应对母亲,建立“没有自己”的关系。 我们在0到6岁时和父母的关系,特别是和母亲的关系,将会奠定我们这一生的生命底色,而心理学的客体关系学派认为,以下这四种关系模式,将会决定我们人格由好到坏四个阶段的...
2014/7/3
一个来访者,生命的底色是对母亲的怕。他的母亲并不严厉,他若做错什么,妈妈不会惩罚他。然而,他就是怕,他将母亲的每一句话都当做圣旨一样,如果有意无意违背了,就会觉得将大祸临头。觉知这一切,他明白,他怕的是被妈妈抛弃,就好像是,违背妈妈任何一句话,妈妈都会不要他。 心理咨询中,碰到许多人说,都在捕捉重要亲人和所有人的感受,然后自动迎合对方,讨其高兴,以求对方给自己一个认可,只要有认可就已无憾。但同时,他们自己的生命,淹没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