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自主玩耍,当然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材料。孩子一次次搭积木,一次次垮下来,再搭再垮,此时千万别急着去帮忙,他正在学习解决问题。孩子在做创意的时候,别去打搅他。孩子遇到技术性困难的时候,别立刻就去指出问题并帮助他。做拼图游戏,有一块死活放不上去的时候,也别直接提醒他,让他试试看是否可以先把容易的那些拼上去。你只需要观察他,避免他因为太焦虑而失去继续玩耍的兴趣。
当孩子觉得实在困难打算放弃的时候,就需要你来参与了。仍然不是直接帮他做,而是给他那么一点点刚好他需要的启发和引导。
我们去公园,见到一块大石头,北辰一跃就上去了,天泽腿短一点,试了几次上不去,决定放弃。我叫道:到石头后面去看看!他绕了一圈,从石头背后爬上去了——那里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刚好可以踏脚。后来再碰到类似的情况,都可以看到天泽围着石头先转圈。
当孩子向你直接请求帮助的时候,可以先问问他: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
时间长了,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广阔,思维越来越活跃,你也许会发现你确实需要这样的问题来避免自己真的没有解决办法的窘境。
有个西方的民间故事,讲把两个孩子各放在一间房里。第一间房堆满了玩具,第二间房里只有一堆土和一把铲子。从窗户里观察,第一间房里的男孩坐在玩具堆里,大声埋怨我已经玩够了,还有新的玩具吗?第二间房里的男孩却兴致勃勃地在刨土,说:我要把这下面的宝藏挖出来。
不论这个故事原本的寓意是什么,但其中对玩具的看法对我们颇有启迪意义。
第一个孩子有很多玩具,但他很快厌倦了,因为每一样玩具都有自己的玩法,玩过之后,就厌倦了——因为人本是喜新厌旧的动物,总是不可知的东西在吸引我们,一旦掌握了玩法和规则,再昂贵的玩具也就失去了价值;而第二个孩子,面对的是一大堆土,拥有的是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他可以一直保持兴致勃勃的热情。
这里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买玩具。但是,很多专门的玩具仅仅提供有限的玩法,孩子掌握了玩法熟悉了结果之后,当然会厌倦。如果想要延长你给孩子买的玩具的“玩耍寿命”,尝试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去玩它们,不要或明或暗地强怕或诱使孩子去按照纸盒上的游戏规则玩。玩具是拿来玩的,孩子只要在玩,你就不必担心浪费了玩具的价值。要培养孩子不迷信权威,其实可以从父母本身不强迫孩子亦步亦趋跟着游戏规则玩耍开始。
如果你仍然觉得你是为了某项目的而买的玩具,孩子没有按照规则去玩是浪费了钱,让你心痛,那么不妨就买最基本的东西,那些没有特定目的、开放式的东西,反而可能让孩子百玩不厌并给他们很多机会去创造和发明。积木、剪刀(真的可以剪东西的那种,要保证尖端不尖)、白纸、固体胶水、透明胶、胶线、彩泥、饼干盒、废旧的大纸箱,这些廉价却经得住琢磨和折腾的东西,都可以在孩子手中产生无穷的可能性。
旧电话、计算器、拆出来的CD芯片,也都是好玩具。
美国儿童
心理学家苏珊·林恩在她的《如何在一个商业化的世界里玩耍》一书中说:孩子不需要拥有一个有迪斯尼注册商标的公主王子才可以开始玩耍。她说得没错。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
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