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有关于孩子的心理个案。孩子的名字叫悦悦。她现在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虽然没有了分离性焦虑,但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其他问题还是值得家长思考一番的。悦悦除了要上幼儿园的大班,每天周末还会跟着妈妈一起去学琵琶。一听乐器的名字就知道不是悦悦喜欢的。因为悦悦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大胆乐观,勇于冒险的孩子。要说周末去学习攀岩,这还真有可能是悦悦自己的主意。果不其然,在心理咨询师的了解下,发现琵琶是悦悦妈妈从小的理想,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学,于是想让女儿学习琵琶。对于学习琵琶,悦悦的反应是一种不自信,她总是在学习琵琶的前对妈妈说,我害怕,我学不好。因为琵琶上的铉会把我的手指弄痛。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讲一下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通常在一个事件上,如果你往好的方面的想,那就一定可以如愿以偿,因为在这个想像的过程中会把做成这件事的所有潜意识给集中调出;但是如果你往坏的方面去向,事件成功的几率就会小很多,因为个体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了这件事情做不好的可能上。
回到悦悦的学琵琶事件,悦悦真的学不好吗?我们要知道,悦悦的内心是抗拒学习琵琶的,因为她觉得琵琶会伤到她的手指。并且,悦悦是有将这个事实反馈给妈妈听的。是妈妈忽略了这样的细节。
对于悦悦的妈妈,把自己儿时的愿望强加在女儿身上本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如果真的对琵琶有兴趣,悦悦的妈妈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学习之后引导悦悦对琵琶的热爱。
任何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是方法问题。在悦悦学琵琶的事件上,悦悦妈妈没有将方法运用到位导致悦悦的内心产生恐惧的心理。希望可以及时处理,不然时间久了,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顾歌工作室/心灵花园 杨丹倩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