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女儿的声音,妈妈,妈妈我要吃糖。妈妈回答说,上次给你买的糖不是还没吃完吗,等到上次买的糖吃完了,我们再买新的好不好?
电话那头女儿对于妈妈的请求似乎并不赞同,还是吵着闹着要吃糖,妈妈试图说服。
随着声音的流动,我和这位妈妈从相向而行到形同陌路。这位妈妈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巷尾中消失。在我脑海中回荡着的是这位妈妈与其女儿对话的场景。
女儿要吃糖的需求和妈妈无法答应的事实有了冲突。如何化解冲突成了我在思考的问题。
女儿要吃糖,为什么家里的糖果没有办法满足女儿呢,是因为糖果的种类让女儿觉得这些是已经尝试过的,想要换新的糖果口味。这就符合心理学中儿童的思维特征,他们总是善于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妈妈电话里的女儿要吃的是新鲜的糖果,而并非家里有的糖果。
电话这头的妈妈似乎并不想给孩子买新的糖果。但是知道了孩子的内在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妈妈要舍得花钱,去买一代糖果,和家里的一样。回去给女儿,一方面可以验证我们说的是否属实,另一方面通过妈妈的这个行为可以让女儿懂得什么叫从一而终,以此培养孩子专注的心态。
那是一个刚刚下过淅沥小雨的下午,有着梧桐落叶的街道,给人一种秋天应有的安静。孩子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年龄,刚刚放学,和妈妈两个人想从马路的这头走到马路的那头。孩子蹦蹦跳跳地走着没有注意往来的车辆,说时迟那时快,一辆电瓶车驶向正在过马路的孩子。开电瓶车的是一位阿姨,灵敏的反应下是一股被惊吓到的暴躁脾气。急刹车之后就大声呵斥孩子过马路不小心。小孩子被突如其来的电瓶车吓得三魂去了两魂半,骑车的阿姨骂过之后继续赶路。
接下来妈妈的行为真是让我感动,孩子有这样的妈妈真是好幸福的事情。妈妈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搀扶着孩子过完马路。对于刚才孩子遇到的场景没有一句评论。我想,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妈妈和她的孩子而言,沉默成了最好的共情。我相信孩子受到的惊吓会在妈妈的安抚下很快平静。我也相信,这位小男孩的成长会是一个充满快乐回忆的成长。
又是一起发生在马路上的有关于亲子教育的事件。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看见街上的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走向回家的路。父亲的嘴里还一直念叨着,语气中带着愤怒和焦躁。好像在说,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呢。儿子是倔强的儿子,有自己的想法,对于父亲的话语他并不认同。但是他还很小,没有反抗的余地。很快他们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我和他们相隔的距离让我没有听清楚父亲对儿子的要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儿子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父亲找起路边的树枝就想要打孩子。孩子终于忍受不住内心的委屈,嚎啕大哭。一边逃一边哭。他们的争执引起了住在1楼邻居的注意。大家都开始劝架。
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是很值得反思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并不适合。孩子现在内心的不满是没有力量反击,如果有一天,他有力量了,他长得比父亲健硕了,攻击父亲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所以我们一直提倡要用爱来教育孩子。我希望这位暴躁的父亲可以快点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真谛,让孩子不再因为内心的愤恨而哭泣。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