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开始就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的照顾和呵护。在大人们有心的陪伴下,他们已经适应了在世界上应该如何生存。正在他们刚刚适应不久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某某小朋友被某某幼儿园录取,要在相关日期来我院报道。看到这份录取通知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长会感叹,我的孩子在茁壮成长,孩子在不知道这代表什么的时候,只知道要离开天天陪他玩耍的大人的时候,他的分离性焦虑就出现了。面对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家长要怎么做,是我们今天主要传授的知识。请看下文:
1.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无法预估照料者什么时候回来,因为他们还没有清晰的时间概念,缺少掌控感。如果幼儿园允许家长在入园适应期间适当陪伴和过渡,建议家长陪伴孩子一段时间,但要逐步增加分离时间,例如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外面买点东西,离开20分钟好吗?”离开一会儿后按约定时间回来,和孩子很高兴地相聚。通过对话和相聚仪式,会增强孩子对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的确信。而后妈妈可逐步增加分离的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乃至一天。
2. 家长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和妈妈说再见的!,促进他为自己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3. 强行把孩子抱进园极不可取,轻则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仿佛他们是合谋把他骗到园里,以后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重则造成一定心理创伤,我所知的案例,有孩子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园,甚至影响到小学。
4. 午睡时带上孩子最喜欢抱着睡的玩偶或小毯子,在陌生的环境下有了熟悉的玩偶和毯子陪伴,孩子午间入睡会容易很多。有些家长会担心男孩抱着玩偶不够阳刚气,其实多少有些误解,玩偶或小毯子作为照料者不在时的替代物,既是想象的玩伴,又凝聚着爱,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与照料者分离时的焦虑。现在很多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鼓励家长入园时让孩子带自己喜爱的玩偶,可见近年来国内幼教的观念也有转变。
5. 如果条件许可,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教室的环境,试着使用教室设施。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亲切交谈”,孩子会凭借社会参照从而更信赖老师。拍张妈妈和孩子在教室的照片,放在教室的相片墙上或小床上,也能增加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信任。
6. 平时让孩子多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多和小朋友接触和社会交往。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下也会更容易适应。
通过爱和象征物(吻)给孩子力量,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新环境。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