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强的妈妈最近发现钱包里的钱总会少一些,比如,少50元、100元。丈夫说没拿,家里也没失窃,是谁拿了呢?带着疑虑,妈妈问儿子:“是你用家里的钱了吗?”孩子不承认,妈妈也只好作罢。这时,邻居家的小孩进来递给儿子一个包裹:“小强,你放我家的东西被我妈妈发现了,让我还给你……”小强的脸腾地红了起来,目光躲闪着妈妈拿着包裹进了房间。妈妈跟了进去,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有机器人玩具、糖果,还有几个粘贴……她厉声问:“你从哪里弄来的钱,买的这些东西?”在妈妈的责问下,小强哭了,他哽咽着说:“妈妈,是我拿家里钱买的,你不要打我。”看到儿子承认拿家里钱,小强妈强忍愤怒继续问:“说,你买这些东西干嘛?”小强没有回答妈妈的责问,只是不停地哭。
在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下,小强终于说出自己为什么拿家里的钱,一共拿了几次,这些钱都干了什么……
小强说:“进入六年级以后,我的学习成绩下滑了许多,经常是班里的倒数第一,老师批评我、同学们笑话我,谁也不跟我玩了……我很孤独,也很害怕。就学电视里的情景背着妈妈拿家里的钱。一开始,怕妈妈发现,只是拿10元、20元。去学校门口的小卖店买小食品送给周围的同学,目的就是让他们跟我玩,不要疏远我。钱很快就花完了,吃完小食品的同学一个又一个不理我了,还有的同学拒绝我的东西。我感到羞愧、无助,怎么办啊?思来想去,我觉得不能买小食品了,得买玩具。我去小卖店问了变形金刚、击水枪、小火车的价钱,就大着胆子拿了家里50元。当时我没敢花等了几天看妈妈没有反应才去买了玩具,送给我喜欢的同学,央求他们带我玩。有的同学说他妈妈不让自己跟学习不好的同学玩,这些玩具也不能要。还有的同学说,我学习这么差,跟我玩没面子……于是,我厚着脸皮央求他们答应给他们买喜欢的玩具。”为了兑现承诺,小强只好再次背着妈妈拿钱。
心理咨询师分析:是“差生”这个标签,让小强在同学面前没有自信、自尊,孤独、无助,渴望有人陪着玩,才学电视里的镜头“拿东西贿赂同学”。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重视他的伙伴和自己在伙伴中地位,因为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中因人气特点分为三类,一是受欢迎的儿童,一般学习好,有主见,善于交往易于合作。二是不受欢迎的儿童,他们往往攻击性强,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三是受忽视的儿童,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小强的情况属于第三种。
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成绩明显下滑的原因,纠正他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是训练他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自身的缺点,增强他的自信和自尊。
而作为父母则要肯定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与人交往,同时,要以适当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告诉孩子背着父母私自拿钱是错误的。
同时,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爱着孩子的,不会因为孩子的犯错,就会失去父母的爱,以免孩子会把父母的批评解读为抛弃和不再爱。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