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群儿童,每天在家盼望着父母的归来;有那么一群儿童,看着照片里父母慈爱的笑容;有那么一群儿童,生病时没有拥抱过父母的怀抱;有那么一群儿童,经常躲在被子里哭,有那么一群儿童,拿着红红的奖状和一本本荣誉证书回家,却没有人和他们一同分享,这群儿童独守家中,感受着与自己的年纪不相符的孤独。我,就是那群儿童之一。”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留守儿童的自白—笑对生活》中的内容。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当前的流动家庭接近于20%,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常规模式,人口流动使得家庭原来承载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等功能弱化,由于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互动比较少,对家庭氛围的评价不高。很多留守子女由爷爷奶奶照料,由于老人在体力、经济等方面力不从心,一些孩子生活上得不到良好照顾,导致营养状况不良生长发育迟缓。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在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中,父母处于被动地位。69.2%的孩子和父母保持联系的方式是主动打电话给父母;15%的孩子会等待父母给自己打电话;11.6%的孩子会通过网络与父母联络;4.2%的孩子会给父母写信。
心理专家观点:很多留守儿童父母认为孩子并不需要多少关心,把孩子交给学校的教育,但长年得不到关心的儿童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而且由于同样的原因,留守儿童可能和父母关系冷淡造成沟通不顺畅。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多联系孩子,电话视频等,暑假寒假期间可以接孩子过来一起生活。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将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