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作为交流媒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初萌芽于1920年~1930年。它是从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的研究中得到启发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M.Klein)这样指出:“儿童的内心深处更具有原始的东西,必须要用特殊的分析技术进行发现,这就是‘游戏分析’(play?analysis)的心理学方法。通过游戏分析法,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内心深处压抑着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们可能给予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根本影响。”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游戏疗法也非常符合罗杰斯(C.R.Rogers)创立的“来谈者中心疗法”的精神。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自由地表现自我的心灵,治疗者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温暖的、信赖的关系,这对于解决孩子的心理成长问题是非常有效的。?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考虑的是要不要对儿童的游戏疗法设置一些“规定”,使游戏疗法变得更有效果,因为没有规定的“自由”,只会使儿童的游戏活动变得散漫或者放任。
研究儿童游戏疗法的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六条原理:
(1)设置规定是为了保证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心灵的净化能按照正确的航线前进;
(2)这些规定能保证心理治疗者或心理辅导教师在治疗中更好地接触儿童、理解儿童和关心儿童,使治疗的气氛和情绪更为和谐;
(3)设置规定要能保障处在游戏活动室或场地中的治疗者和儿童的身心安全;
(4)设置规定要能促进提高儿童的自我调控力;
(5)设置规定要符合社会的道德、伦理、法律等规则(即防止不良的游戏活动,如赌博、威胁人身安全的恶作剧玩耍等);
(6)有了规定可以使游戏活动变得更加经济合理。?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游戏疗法不仅是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和治疗情绪障碍儿童、发展障碍(如弱智、自闭症、脑器质性障碍、语言障碍等)儿童的一种主要手段。时至今日,这种方法一直在其运用过程中蓬勃地发展着。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