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明明知道不要打小孩,但孩子实在太顽皮,似乎怎么说都没用,只有打才能让他记住教训。然而,打后不久孩子又旧病重发。于是家长陷入打孩子没多大用处,不打孩子也不行的矛盾中。
不打小孩是不是就不需要给小孩惩罚呢?
心理表示,教育孩子时家长需要注意的是:
1.明确的规则,并在家庭成员中一视同仁。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2.惩罚孩子时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惩罚,并在惩罚后重申规则,加深印象。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为什么惩罚孩子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而事实情况是孩子往往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被惩罚,他可能会感到无措或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3.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如孩子有乱丢东西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
4.惩罚需及时。阿娟带4岁的儿子童童去朋友家做客,童童在沙发上蹦上蹦下让阿娟很生气。但鉴于在朋友家,阿娟并没有表现出来。晚上回家后,阿娟因为白天的事情责备童童,但童童似乎已对白天的事情没有太多印象。此时的惩罚很难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5.在惩罚时,需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惩罚可能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害怕,从而用说谎等行为逃避惩罚。不少父母在惩罚孩子时或挖苦或责骂或棍棒教育或冷漠以对拒绝孩子靠近。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觉得很不安全,往往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虽然惩罚了自己,却仍然是爱自己的,此时,惩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6.注意惩罚孩子时父母的态度与方式。父母态度明确,前后一致,温和而有力的表述往往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规则。而在惩罚时,减少喜爱的某种活动的时间、静坐、取消当天的零食等都是可行的方式,具体则要依据孩子的情况判断。
7.惩罚孩子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减少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方式而非发泄父母的情绪。有的时候,教育孩子和发泄情绪往往混在一起,甚至更多的是父母在发泄情绪。因此不少父母在打过孩子后往往感到内疚。控制好我们的情绪,想清楚到底为什么惩罚孩子可能才是父母真正需要完成的第一步。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