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在进入青春期之后迅速增加, 对学生的学业发展等学校适应以及个性发展均有十分不良的影响,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其它精神疾病甚至吸毒、自杀等危险行为。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此时正是 “心理断乳期”,情绪上容易表现出两极性,是抑郁情绪发展的高峰期。因而有必要对初中生产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家庭和同伴作为个体发展的微系统,是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中最基本的分析单元,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有关家庭因素对抑郁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抑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拒绝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无感应力和否定孩子的行为,它与初中生的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初中生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认为自己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同伴及老师等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父母拒绝会使学生否定自己的价值, 导致低自尊,从而发展出抑郁情绪。因而,父母拒绝水平越高,初中生的抑郁情绪就越严重。进入青春期以后,作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微系统单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同伴,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而且,青少年对同伴的影响也更为敏感。同伴关系是影响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初中生提供情感价值支持,从而减少他们的抑郁情绪;而同伴关系不良的初中生可能会因为不受同伴欢迎或者同伴拒绝而感到抑郁。可见父母拒绝与同伴关系对抑郁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研究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拒绝、感知到的父母拒绝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父母拒绝是导致初中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即父母拒绝行为越多,初中生的抑郁越明显,这与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拒绝要显著高于父母报告的拒绝行为,说明初中生感知到的父母拒绝比父母感知到的父母拒绝要消极, 也就是说父母拒绝行为会通过初中生的感知作用放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即青少年感知到的家庭环境要比父母感知到的消极。因而,我们在探讨父母拒绝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时,有必要考察父母拒绝对初中生抑郁的直接影响。
结果表明,感知到的父母拒绝在父母拒绝与初中生的抑郁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拒绝可以通过孩子的感知父母拒绝导致孩子的抑郁。这与已有的结论一致,即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危险因素除了是来自家庭、同伴等构成威胁初中生的创伤性应急事件和持续积累的不良体验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外,还与个人的认知特征有关。结果说明父母的拒绝行为不仅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直接的影响,也会通过初中生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在进行教养方式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对孩子使用拒绝这种“冷暴力”的教养行为。另外,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不要因沟通不良而使孩子放大对父母拒绝的感知,从而加剧抑郁情绪。
模型整合的结果表明,感知到的父母拒绝在父母拒绝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即父母拒绝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和发展情境论来看,儿童青少年生活的各领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中,对个体发展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家庭环境和同伴群体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在缺乏亲合和适应不良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在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环境中,当内心充满冲突和困惑的初中生无法得到家人的情感支持时,他们可能会退入孤独或反叛之中,也可能会努力地归属于某一同伴群体,寻求情感补偿和接纳,此时,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同伴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获得对他人的积极态度,降低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期望,促使初中生在其它心理社会领域适应性的发展,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而消极的同伴关系会使他们重新退入孤独或反叛,从而产生抑郁。因而,同伴关系可以调节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另外,以往的研究结论提示,没有亲密朋友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本研究验证了这一结果,即当同伴关系调节感知到的父母拒绝与抑郁的关系时, 相对于积极的同伴关系,消极的同伴关系更容易受到父母拒绝的影响。
转自罗雅琛,父母拒绝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