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爱健康,心理永远明亮透彻,可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性格也会变得迥异不同。我们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和教育观念都会渗透给孩子,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心理素质差,一定是你哪里做的不够或多了。心理咨询师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父母类型:
超人型父母--自卑的孩子
有一种家长认为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什么都不会干,每当孩子想去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时,父母总会冲到前面,总说你不会做,你做了也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做什么都失去了主动性,表面看上去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实则是害他们,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去主动思考,而是想到父母重复对他们所说的话,我在努力也没有用,我干不好的,这样在心里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的意识,随即自卑心理便产生了。再有这样还会形成一种心理,叫习得性无助,孩子们会想反正我什么也干不好,那我干脆什么也不干了。由此,做父母的能事事都为孩子充当保护伞,鼓励他们做事情的主动性,积极性,即使他们做错了,那也是他们的付出,不要轻易去否定这种付出,要做适当的引导。这把保护伞,偶尔让孩子们暴晒,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溺爱型父母--社会适应力差的孩子
还有一种是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所谓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绕这个孩子转,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孩子想吃什么,想做什么,再难也会办到。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我想要的,父母都能办到,别人都得听自己的,就会形成一种霸道的性格,在父母的熏陶下,自我认同感会过度提高,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很大的挫折。而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下,他们应对挫折的心理能力非常低。当自我认同感和现实冲突时,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也许从此就会变得自我认同感很低,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他们的独立性特别差,对别人有很大的依赖性,心理年龄不成熟,社会适应性差,难以融入社会,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不要过于宠爱。
严厉型父母--过分叛逆的孩子
还有一种家长权威式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认为我是长辈,这个家我说的算,家教特别严,不容许孩子有任何的反抗,但凡孩子与父母的观念有冲突的地方,都会在父母的严厉呵斥下,不敢再有反驳。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强化,父母永远都是对的,在人际方面会有障碍,不敢在其它长辈面前说话,比如老师,上司,总之比自己年长的说话比较有权威的,他都不会主动去发言,因为他已经把这种内心强化泛化了,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自己提出来也极有可能会被否定,他们都是他父母的影子。还有一种孩子会形成一种性格,就是父母权威,但是自己心里从来都不会服气,父母期望他做什么,他会从另一种方式上来反抗他们。比如父母要他好好学习,可是他却偏偏逃课,打架。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往往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他们通过对抗父母,使心底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自己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
放任自流型父母--孤僻的孩子
再有一种教育方式是放任性的,这种父母有一部分是迫不得己的,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这些做父母的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所以在孩子成长阶段不是绝对不能和父母脱离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试想如果一颗小树,不修剪,会长成参天大树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是要求父母放弃工作去全心全意的去照顾孩子,当然这也不可能做到,我们所要求的只是要父母多抽出时间去陪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人疼的,有人爱的,当他们这种被爱的需要满足后,也许他们会去试着爱别人,回报别人,也许会体谅父母的难处。这样孩子不至于发展的太过偏离正轨。
当然最好的就是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并能接纳孩子们合理的想法和建议,他们互相尊重,彼此体贴关心,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度"这个问题,则是家教的成功秘诀。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本文推荐者曾接受顾歌心理咨询督导,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独特见解,其发布文章的观点为个人观点。